雋永的歌詞是如何誕生的? 為什麼有些歌聽過就忘不了? 每個人,每個階段都是一首歌 我們都被寫在歌裡,我們都是有歌的人 「在創作裡有各種方法,千萬不要擔心自己的想法或文筆是不是很厲害,因為誠實會比炫技的文字更為動人,這是創作的重要核心;而每一次書寫就像我們試圖去解答人生的題目,尋求這個階段最能說服自己的答案。只有說服了自己,才有可能說服別人。」——姚謙 有沒有一首歌,陪你走過喜怒哀樂、走過青春、走過起伏?你是否聽過:王菲〈我願意〉、曾淑琴〈魯冰花〉、辛曉琪〈味道〉、蕭亞軒〈最熟悉的陌生人〉、林憶蓮〈飛的理由〉、莫文蔚〈愛情〉,它們的歌詞皆是出自音樂人姚謙之手,每一首歌的創作都與人有關,從生活中感受,從感受裡發想。歌可以用來記錄人生、傳遞心情,有沒有一首歌,陪你走過喜怒哀樂、走過青春、走過起伏?音樂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而我們都在不同的歌裡,也用歌找到自己的人生。 一首歌是先有詞還是先有曲,詞和曲又是如何互相影響,歌詞的平仄對韻律語感會產生什麼影響?如何揉合心情與具體事物,構思歌詞情境,找到節奏秩序?靈感從何而來,如何用最精煉的文字在篇幅有限的樂譜中,創造令人難忘的雋永?資深作詞家講述三十多首經典創作背後的故事。 ◎談〈魯冰花〉 往往越簡單的歌越可以讓人有延展思考的空間,〈魯冰花〉就是這樣。大家非常熟悉的副歌,其實就是一個單純孩子的觀點。 ◎談〈窗外的天氣〉 人在真實的悲傷的時候,心情往往不是只有一味悲傷;有更多是內心的掙扎卻徒勞的無奈,才感到悲從中來。這樣的情感正好適合用夏天戲劇化的天氣作為對照。 ◎談〈我只在乎你〉 一首歌要翻譯精準,難度是相當高的。日文很多字有兩個聲階,而中文都單字與獨立聲階;之所以能夠兼顧平仄、韻腳和句句對照的精準翻譯,我想這與慎芝長年從事音樂工作的經驗相關。 ◎談〈答案〉 創作沒有答案,但就是因為沒有答案,所以才有很多挖掘和自我對照的機會;而每一次的自我對照,都會隨著年齡與閱歷增長,有著階段性、漸進式的結論,也許那就是答案吧。 ◎談〈平常郵件〉 我寫著信,紀錄著平常生活裡瑣瑣碎碎的事,與他分享的同時,也對照著自己。偶爾問著:是自己已經習慣了孤獨,還是自己早已習慣了日常?這首歌是在這樣的想法下完成的。 ◎談〈當我在這裡〉 我想用一些個人沉浸在一件事情裡的狀態來描述時光,於是想到了四季。我從四季尋找事物,用秋光、蟬鳴、白雪、楊絮對應這群匠人們的生活,刻意用倒裝或錯開的動詞來凸顯工匠的狀態。 ◎談〈旅行的意義〉 這首看起來清淡的歌,藏了陳綺貞很多巧思。歌詞利用一些小變化把層次做得非常立體。對很多人來說,她的創作風格十分文青,用句淺白,卻很有畫面與意境。 ◎談〈公轉自轉〉 地球與太陽之間有著兩種互動關係;地球繞著太陽轉,地球本身會自轉。副歌在整首歌出現最多,要讓大家記憶的重點和主題必需在副歌呈現。而在主歌與轉折處,就要給予解釋來建立歌的邏輯。 ◎談〈秋天的海〉 寫這首詞的時候,我一直記憶冬天的海景,來揣測秋天時海的狀態。用「秋天的海」來貼近被遺忘者的感受和他安靜的感傷,以平靜不激情的敘述,接近一個離群的狀態。
姚謙 音樂人‧文字者‧收藏者,熱愛藝術、文學、電影、旅行。近期將出版《我們都是有歌的人》、《一個人的收藏》《Ah-Art》紀錄片監製,並擔任「細看常玉」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