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多一公斤的旅程

  • 點閱:128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初心以為是付出、奉獻,到頭來會發現︰其實收穫最多的,是自己。喜歡旅行的作者劉湘吟,在2009年那一年賣掉台灣的房子,帶著所有的家當前往大陸山區支教(擔任志工老師),將公益與旅行結合,展開的一段長達三年的深度之旅。《多一公斤的旅程》多的是關愛他人的一份心意,是呵護當地的一份柔軟。書裡記載劉湘吟在大陸雲南永寧國小任教所發生的點點滴滴,內容有不便利的山居環境所品嘗到的生活滋味、有老師與孩子們的親密互動,走訪其他山區偏遠學校、體驗少數民族的文化風情,以及山居歲月的特殊記事等。劉湘吟透過本書分享支教經歷的同時,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助學/公益旅行的行列。感動推薦:黃春明 作家秦夢群 政大教育系特聘教授趙凱(小四) 中國支校機構-山里的花花

初心以為是付出、奉獻,到頭來會發現︰其實收穫最多的,是自己。喜歡旅行的作者劉湘吟,在2009年那一年賣掉台灣的房子,帶著所有的家當前往大陸山區支教(擔任志工老師),將公益與旅行結合,展開的一段長達三年的深度之旅。《多一公斤的旅程》多的是關愛他人的一份心意,是呵護當地的一份柔軟。書裡記載劉湘吟在大陸雲南永寧國小任教所發生的點點滴滴,內容有不便利的山居環境所品嘗到的生活滋味、有老師與孩子們的親密互動,走訪其他山區偏遠學校、體驗少數民族的文化風情,以及山居歲月的特殊記事等。劉湘吟透過本書分享支教經歷的同時,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助學/公益旅行的行列。感動推薦:黃春明 作家秦夢群 政大教育系特聘教授趙凱(小四) 中國支校機構-山里的花花 劉 湘 吟1970年生,政大廣電系畢業,文字工作者,曾任《新觀念》雜誌採訪編輯多年。2009年4月~2012年7月,隻身赴大陸山區小學擔任志願老師,實踐「公益旅行」結合「深度旅行」的夢想。前後於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及甘肅南部三處偏遠山區小學支教。 推薦序一旅行的深層意義 /秦夢群教授推薦序二不必點燃閃電,只如雲般漂泊 / 趙凱溫煦靜好 秋1 柳暗花明,雲南支教行2 初抵永寧3.難忘的中秋節4 摩梭漢子、傳奇校長「老楊」5 對我伸出援手的格科一家人6 和草原的通話7 這裡的孩子們8 要勞動也要讀書9「老溫泉」初體驗10「新溫泉」的感歎11 孩子的笑顏12 三十五對筆友13 十一月記事涼寒歡愉 冬14 扎美寺•金剛舞15 美麗的瀘沽湖16 我的彝語小老師17 木里山區行18 喜悅與哀傷19 到彝族孩子家過年20 新年慶生會21 娃娃,我想念妳22 期末筆記23 寒假,麗江百花狂風 春24 那些醉人的甜言蜜语25 友自遠方來26 屋脚完小的孩子們27 昨日重現28 女孩與男孩的情感模式29 沒有電的原始山村︰犛牛坪30 離家73031 春遊•內觀32 天雨,天晴33 老庄行濃綠離情 夏34 蒼蠅•人性35 六一兒童節•小踏青36 端午,燒「依柯」37 告別,倒數計時38 賣菜的阿姨39 孩子們談「放犛牛」40 旅人的心事與命定41 點滴記憶42 昆明簽注行43 彝村火把節44 尾聲•再見附錄 大陸民間支教組織及相關資訊 【推薦序一】旅行的深層意義/秦夢群(政大教育系特聘教授)今年(2014年)我帶學生至雲南的昆明與麗江參訪,飽覽風景之餘,頗能領會「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樂趣。然而,拜讀劉湘吟老師的大作後,卻開始重新深思旅行的意義。嚴格來說,古人甚少談及旅行的意義,導致一般人對於旅行的印象,僅是隨著導遊在景點拍照,或是大力購物等。然而,近年來旅行的樣式已呈現多元與多變的趨勢。「公益旅行」即是其中新興的型態而引人矚目。顧名思義,公益旅行之目的已非單純止於出外休閒,而是藉由旅遊過程,同時貢獻一己之力為當地人民進行服務。就此而論,旅行之意義將更為深遠。此是劉老師至大陸擔任義工教師的第二本書。書中敘述前往遙遠雲南永寧的支教歷程。當地環境與台灣相差極大。然而,藉由劉老師在異地的觀察與真實的文字敘寫,讀者除可以共遊雲南外,更能瞭解其基礎教育現況。基本上,劉老師在雲南所接觸的學生,才是旅行中最值得注意的風景。教書過程中,我曾帶領大學生至偏鄉服務。利用寒暑假時間,細心規劃課程並真心對待每個孩子。學生事後常回憶,至偏鄉服務乃是人生中最美好之事,在年輕歲月中深具生命的意義。書中劉老師針對與學生之相處有諸多描述,可看出其是真的關心那群孩子。很多時候,教育往往不僅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必須與學生一同生活,並從彼此身上學習新事物。書中較少描述教書過程,卻多關注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交流,舉凡一同吃飯、閱讀等。雲南是大陸少數民族最多的省分之一,當地的彝族、摩梭人的風俗與漢人頗為不同,老師與學生們一同交流與學習,相信讀者定能感受這些簡單卻美滿的樂趣。旅行是美好的,尤其是能夠找到深層的意義。劉老師的經驗讓人倍感溫馨,也讓人瞭解只有盡力付出,方能在心靈上滿載而歸。樂以為序,並祝書中那群小朋友快樂長大。【推薦序二】不必點燃閃電 只如雲般漂泊 趙凱 / 山里的花花支教一直是我人生規劃裡必須去經歷的一件事。中學時代,看過一部沒有任何名氣的電影《青春無悔》,講男主角因為支教而放棄了愛情,後來不幸在荒僻、貧窮的山村裡遇難,聞訊而來的女朋友哭得稀裡嘩啦的。少年時代,覺得有女孩為自己哭成那樣,偉大又悲壯,像落日一樣!工作後一直保持著對支教的關注,上網各種搜索才知道現實中有很多常年招募、派遣支教老師的組織(如本書附錄),才知道其實支教老師隊伍是一個龐大又特殊的人群。這個群體裡也真有比電影更戲劇的故事,比如因支教永遠留在梅里雪山腳下的詩人馬驊,比如從德國來大陸支教很多年的盧安克。緣法奇妙,這些關注讓我結識了湘吟,並有幸通過她與山區的孩子們結緣。可以說劉老師把我帶進了一個奇妙、美麗的世界。在這裡你能結識這些有著豐富情感的孩子,你能在沒有路燈的璀璨星空下聽學生給你講家裡瑣碎神奇的故事,你能在清晨一打開房門就收到孩子們從上學路上採摘來的鮮花,當然,在這裡你也會收穫最黯然銷魂的時刻,離開的那天,一片的孩子在來時路上就開始哭泣,他們會遠遠地站在那裡,傷心的表情讓人心碎,讓你忍不住蹲下身子,緊緊抱住那小小的身軀。湘吟在她的第一本書《老師不要走》裡說:「又一次驚歎,人的靈性,人的心,人的情感,是那樣柔軟晶瑩、易感易碎啊。」這些孩子如山裡的野花,沒有肥料的滋養,可能永遠長不出名貴的花朵,但真實自然。他們在各自的生活軌跡裡慢慢長大,有的已升入鎮上的高中,開始第一場早戀;有的已經在建築工地上用單薄的肩膀扛了三年鋼筋,同學們再聚到一起的時候,也會偶爾感慨:回不到當年了。但不管怎樣,當初有人給過他們愛的種子,這粒種子會在不同的土壤裡結出不一樣的花。湘吟書裡的很多章節,我讀了好多遍,沒有進入過那個世界的人們很難體驗到這些每天都上演的點滴故事發生時帶給當事人心靈的巨大衝擊。支教的歷程給老師們帶來的改變是巨大的,且不說鄉村艱苦的環境會讓人擺脫對不必要物質的依賴,看清楚生活裡更本質的東西;更重要的是那裡孩子們的率真和柔軟會讓老師不斷調整對待孩子們的方式,不斷調整自身心靈的土壤環境。總之,這是不一樣的天空,一些流動著被社會忽視的人群的後代,從靈秀幻滅的盡頭再次萌生著微小的人性光芒。不管怎樣,有生之年,來做一次山裡的花花吧。【作者序】為山裡的孩子多背一公斤為什麼會想隻身到大陸偏遠山區小學當志願老師(也就是「支教」)?這是遇到新朋友、若聊起那三年山區支教經歷時我常遇到的問題。要從旅行說起。有一句話說,每一個人都是天生的旅人。沒有人是不喜歡、不渴望旅行的。我也不例外。從一開始的跟團旅行到自由行,從四、五天到半個月、一個月的旅行……漸漸地,我希望能把旅行變成一種生活方式,而不只是短期的度假休閒。除了時間的延展,傳統意義的旅行(吃喝玩樂、感受新奇)也不再能滿足我。旅行既然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也必定能具有更多可能性。近年來「公益旅行」、「志工旅行」、「深度旅行」等多元概念和模式逐漸風行,大大豐富了旅行的形式與內涵。為什麼會去大陸偏遠山區支教?因為對我而言,這是一種結合志工服務與深度旅行的生活方式。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發展下,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城鄉差距、貧富差距愈來愈大,許多偏遠地區的孩子營養不良,缺乏基本的教育資源,缺乏父母的關愛陪伴……這些都是真實的情況。我想給山區的小孩當老師,教他們最基本的知識和道理;我想去過一種陌生的、或許更有點意義的生活;我想去體驗未知;我想在夜裡躺在山坡上看星星……2008年底,因緣際會在網上認識了老丘。老丘是江西人,年少時他在山區老家當過兩年小學老師,他爽快地承諾可以為我引介、安排,實現我到山區小學支教的夢想。因為老丘的出現,我決定︰實踐夢想,行動吧!很順利地,我把小房子賣了。2009年4月16日,背著一個登山包,拉著一個行李箱,帶著一個人在外生活的行當,告別台灣,展開當時尚不知為期多久的支教旅行生活。回首這三年在三所山村小學的支教經歷,如果用最簡單的三個字來概略形容,那麼陝南是最感動,雲南是最獨特,甘肅是最苦澀……這本書記錄的,是我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在雲南永寧的支教生活。回到台灣已兩年有餘,發現,這三年多支教生活,無論是悲是喜、是艱苦是感動、是不堪是難忘……似乎已揉合成為生命中最值得記憶的寶貴經歷。多背一公斤的旅程,那一公斤,是關愛他人的一份心意,是呵護當地的一份柔軟。藉本書分享個人支教經歷的同時,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助學/公益旅行的行列,因為——山裡的風景是那麼美,山裡的孩子們是那麼可愛,而且初心以為是付出、奉獻,到頭來會發現︰其實收穫最多的,是自己。那多背的一公斤,終究會加倍地回報予己身。【內文試閱】這裡的孩子們我在這裡教三至五年級共七個班的英語,每個班一週兩節課,一週不過十五節課(註),比起在老庄小學的課時少得多,空閒的時間較多,比較輕鬆,但心裡總是若有憾焉。其實我想當班主任,教語文,天天和學生頻繁相處,漸漸彼此了解、彼此交融……但老楊安排我在中心校支教,中心校不缺語文老師,缺的是英語老師。作為一名支教者,不應以自己的需求、喜好為先。既然學校缺英語老師,我就教英語。七個班,學生人數有兩百五十多人,幾乎是之前老庄小學全校學生數的兩倍!每個班一週只有兩節課,真是個蜻蜓點水、淺嘗即止。兩百多個學生,一週只有兩節課,恐怕一年我也記不全所有學生的名字吧!這真令人氣餒。經過一個多月,不知不覺地,已經認得一些孩子了……也許用不了一年吧?!三年級的孩子最可愛,雖然上起課來總是鬧哄哄的亂成一鍋粥,但你無法生他們的氣,因為他們不是故意的。他們就是小孩子,愛玩、愛鬧、愛唱歌、愛笑,相比之下,他們的學習熱情是最高的,因為還小,學習的痛苦和挫折對他們的影響還不那麼大。上三年級的課,我就成了半個幼稚園老師——我曾經認為這是世上最可怕的職業之一。雖然比較累、喉嚨比較疼,但看著許多張可愛的小臉蛋、活潑的神情,心裡還是洋溢一種喜悅、美好。特別喜歡一些三年級孩子的模樣,那樣童稚的可愛,簡直是上天的禮物。四年級的孩子大一點了,但還是挺活潑、真摰,也很可愛;五年級的孩子就多了許多成長的痕跡,孩子似的天真、活潑少了,多了成人般的做表面功夫或憊懶打混氣息。有時亦感歎,才小學五年級啊!人的純真本性要變質可真快。教五年級的孩子,就要有點心眼和手段了(四年級孩子也有部分是這樣了)︰他們會觀察、試探老師的作風、個性和容忍邊界,你若放鬆或讓他找到可乘之機,他就偷懶打混。可孩子畢竟還是孩子,只要你讓他知道︰老師是認真的,別存僥倖之心,他們就會乖多了。自主學習是個理想狀態,很多時候,老師和學生之間是一種鬥法關係。這裡是多民族地區,所以孩子們的名字比較特別。有的名字五個字,如︰曹旦丁拉姆,曹依佐直瑪,楊阿發之用。四個字的也不少,如︰次爾獨支,扎西品初,給汝甲澤,打史次理,千金卓瑪,公布爾瑪,爾車次爾,比瑪拉姆,森龍拉姆,而車拉姆,旦史拉姆,給汝旦史,土丁次爾,打史尼瑪,龍武達迦……三個字的也有奇特的名字,如︰阿鴻偉,和拖丁,仁青措,王魯汝,楊嘎嘎,沈務嘎……。三1班有兩個孩子,一個叫陳六斤,一個叫邱七斤,猜想是他們出生時的體重。四2班王自勝是個女孩,李玉紅是個男孩,讓我小小意外了一下。個人沒由來比較喜歡的名字有︰生諾一榮,司耿獨瑪,戈若龍珍,孔理丹,楊墨昀,安淩,冉平,和笑輝……這裡的孩子不會採野花送我,不會畫紙畫給我,這裡沒有這種風氣;他們給我的禮物,就是見到我時那自然的笑容和熱情的招呼︰“Hello, Teacher Liu!"“Teacher Liu好!"……即使我叫不出他們的名字,連他們是哪一班的都搞不清楚,並不妨礙他們真摰的熱情。那樣乾淨,少有雜質的素樸情感,還是屢屢觸動我。孩子,你們真可愛!註︰五3班是所謂的「提升班」,也就是鄉裡各村小將升五年級的優秀學生集合到鄉中心校的這一班,集體住宿。這一班學生確實比較好學,學習能力較高。由於五3班學生都住校,因此每週日至週四晚間除了晚自習,也有晚間課。我實在想和學生們多一點相處機會,向校方爭取到一節五3班的晚間課,因此一週有十五節課。旅人筆記雖然不是一名職業教師,但曾經給山區孩子當老師的這幾年,卻是一生中最難忘的經歷與身分——旅行,會使許多不可能變成可能。沒有電的原始山村︰犛牛坪春天的一個週六,和楊老師及永寧助學組織的工作人員小調一起到犛牛坪發放善心人士捐助的白米、衣物和學童作業本、鉛筆等物資。犛牛坪是個彝族自然村,位於永寧鄉偏遠山區,海拔3,480米。這個村子在二○一一年還沒有電,手機也不通。村子裡有四十幾戶人家,人口兩百多人。從永寧趨車前往,顛簸土路車程約兩、三小時。村裡人如果要買些什麼生活用品,通常是步行三小時到瀘沽湖鎮。自從一個多月前楊老師獨自來這裡訪視,我們三人這次的到訪是「自一九九五年以後第二次有外面來的人到村子裡來」。這是個美麗的村子。這幾乎是定理︰愈偏遠的地方風景愈美。進村子前,遠遠就望見兩座巨大的電塔、電線橫亙於村子上方,這是為瀘沽湖鎮帶去現代光明的電力設備,可這個山村的人們雖然看得見近在眼前的巨大電塔,卻無福享受電——就算這裡通電了,他們也付不起電費的吧!我如此忖度著。村子裡的人們絕大多數仍過著原始的農耕、畜牧生活,由於不會說漢語,他們想到城裡打工也很難。村裡有一所村小,只有一位老師。極簡陋的兩間木房就是校舍,屋頂破了大洞。村小只有小學一、二年級,到了念三年級時,就看這個家庭有沒有親戚在山下,才可能送孩子過去念書,於是村子裡念到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孩子,有的在永寧念書,有的在瀘沽湖,有的在四川……永寧中心校有幾個三年級的孩子就是犛牛坪的,都是學習上明顯跟不上、連漢語都不太會說的孩子。在我的經驗裡,這裡的孩子是我所看過最髒、穿的衣服最破的。很多孩子的臉、手、脖子都是黑的,似乎從來沒有洗過——他們就像小動物一樣地生存著吧?!不管大人或小孩,穿著的衣服大多都很破舊髒污。這是我所看過最窮的地方,他們的貧窮,直接而赤裸裸地顯現於視覺直觀的第一印象。然而,不管再怎麼貧窮,人的天性擋不住,譬如愛美的天性︰這兒大大小小的女孩耳垂上都有耳環,好一點的是有顏色的珠子,有很多只是簡單的一小截線——這也是耳環。小孩們最喜歡的還是玩偶、小布偶。相比於實用的衣服,這些可愛的絨毛玩具,更意味著一種奢侈的幸福吧!這裡的村長和書記做事很有條理,依序公平地發放了米,再發衣服、文具等。看到那麼多來自各地的舊衣服到了這些衣服如此破舊的人們手中,令人感到高興,因為這裡是真正需要、喜歡這些舊衣服的地方。都市里的物資滿溢不止,而貧困至斯的地方也並不是沒有,只是要知道不太容易。如果能把多餘的物資準確地送到需要的人手中,那真是一件大大的美事,不僅僅是助人,更避免了資源的浪費。上次楊老師來訪時,這個村子有幾個十幾歲的姑娘到深圳去打工,她們不會說漢語,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到深圳很快就淹沒在城市裡,不但找不到工作,差點連家都回不來,還是這裡的一個警察特地到深圳去找人,才總算把她們帶回家來。發衣服時楊老師認出了其中一個姑娘。不知是不是因為去過大城市,她的穿著打扮和其它村人相當不同,可以說頗時尚了。我想起安凌的寡母,她也不會說漢語,也曾經跟著同村的人到南方打工半年。聽安凌說,那半年媽媽在工廠裡工作,老闆還為這些來自偏鄉的員工安排了課程,可是媽媽覺得很難,學不會,鬧了一些笑話……媽媽回來後轉述給親友、兒女們聽的是輕鬆的笑話,但誰都知道,這半年,母親必然以淚水來思念孩子、適應陌生的文化與環境,孩子也必然以淚來適應離開母親的孤單與悲傷。媽媽只待了半年就回來,我想,是離開家鄉、離開孩子的滋味太令人難以忍受了。貧窮的村子,還是熱情待客,殺了雞請我們吃——我們發現時已經晚了,來不及阻止。在這麼貧窮的村子裡受他們的盛情招待,心裡真是難過、不忍。他們在一旁看著我們吃,我們匆匆吃幾口就放下飯碗告辭了。下午五點半下山,回到永寧已八點半。難忘的犛牛坪。不知道,這樣的地方,什麼時候才能在教育上有一個還算平等、公平的立足點?旅人筆記山村裡孩子們最喜歡的是帶有奢侈意涵的絨毛玩具,那代表著一個「夢」——每個旅人的心中,也都有一個「夢」。賣菜的阿姨在這裡待了不到一年,百物均漲,只有青菜,卻是愈買愈便宜。平均每隔兩天,我會上街採買一次,買什麼沒有固定攤位,但買青菜一定去找市場裡那位賣菜的阿婆,我總叫她「阿姨」。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和阿姨結緣了。自從在她那裡買過菜之後,以後我買青菜都直接去她的攤位找她,不管她那天有什麼菜、菜價如何。在她那裡買了近一年的菜,我逐漸知道了這裡一些青菜的名字。白菜苔苔——在我心目中,這是這裡第一名美味好吃的菜,美容菜,豆腐菜,鮮米,蒲公英……人與人之間相處,有許多的難以言說。去買過幾次之後,我就知道,她賣我的菜是比市價便宜的。我是微不足道的小戶、散戶,而且是外地來的支教老師,不是長久住在這裡的人,只是短暫的過客,每次去也只買兩塊錢青菜,但她並不因此不在乎,似乎對我特別照顧。我必須說,「阿姨」其實是精明的,是那種「天生做生意的料」的人。我覺得自己也挺精明的,去她那兒買菜,一是直覺地喜歡、信任她,二是因為她賣給我的菜真的比較便宜。但慢慢地,不知道怎麼搞的,兩個精明的人卻愈來愈入戲了。我看不得她太過大方、不計成本。我一這樣,她反倒更大方。到後來,每次買一兩塊錢的菜,她總是大把地往袋裡裝菜,直到我說「太多了,太多了!」她才停手,停手前還要再抓一小把。她還總要送我蔥、香菜,有時還要送我兩個瓜、幾個土豆。我常常不收。她已經給我太多了。有一次在接菜、收找錢的過程中,比較深度地觸摸到她的手,那雙手的粗糙程度,是我此生所真實觸摸過的手中最粗糙、堅硬的——像厚麻布或砂紙一般。不用問也可以想像,「阿姨」這一生一定極其辛勞,吃過很多苦,但她總是笑口常開的模樣。那天去買菜,她又給我裝了滿滿一大兜。我拿出三塊錢,確實至少這個價。她不同意,說只能收兩塊錢。她非要退給我一塊錢,彷佛不經意地——但其實是用了心的——把比較新的那張一塊錢紙鈔還給我。到後來,每次去買菜,都像是體會關愛和照顧的過程。我們彼此喜愛,彼此敬重。我一直沒有機會和她多聊幾句,這對我們來說都太不自然。學期結束前我去買菜,「阿姨」對我更好了,除了多給菜、送兩把蔥,還送我一顆青花菜,我要給錢她不肯收,說是自己家種的,說我從那麼遠的地方來教學生……我的眼睛冒淚花了。人間真是有菩薩的,這樣善心的阿姨。一個不識字的婦人,只因為想到我「從很遠的地方來,一個人在這裡教學校的小孩子」,她就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對我好、照顧我……這是人性的美善,是溫潤的傳統美德,我竟有福親身領受,真是好感動。下次再上街買菜,我送阿姨一包肖老師寄給我的台灣竹炭花生,聊表心意。她送我東西,也許我送她東西才行。旅人筆記對人對事的當下感應,有許多的難以言說——所謂「直覺」。對旅人而言,直覺更為重要,也因此離自己的心更近。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