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娃娃屋

  • 點閱:222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八個人偶、九個房間、一幢價值連城的娃娃屋……財富究竟會引她走上優渥的一生,或是將她推入遭人操縱的牢籠?《別相信任何人》作者S.J.華森盛讚:「這是一本讓你想起當初為何愛上閱讀的好書!」接近真相令她深深恐懼──因為她擔心,真正主宰自己命運的,可能另有其人……那些認為金錢萬能的人,自信可以買到愛情、忠誠,與他人的靈魂。這是一場權力遊戲,也是孤注一擲的豪賭。這不只是一棟娃娃屋,這是她曲折命運的縮影。☆亞馬遜★★★★震撼好評|Goodreads★★★★口碑流傳☆暢銷速度超越《哈利波特:神祕的魔法石》|上市立即空降英國暢銷榜冠軍☆英國熱賣13萬冊|全球售出32國版權|改編為BBC「睡前好書」廣播劇作者自述:「《娃娃屋》是個成長故事。我意欲探討的層面包括了阿姆斯特丹彼時的道德焦慮、身為外地人的感受,以及不能說的故事。書中不但毫不掩飾地描繪出想讓他人瞭解的掙扎、想與人接觸的慾望,然而也寫下了這樣的希望:想將命運交付外力而不願為自己的決定而負責。……賞袖珍小物會讓我們有種無法觸及的領悟,而這些全來自我們加諸其上的意義和記憶;我們甚至會賦予這些小物生命。」=故事簡介=十八歲的小鎮女孩一夕之間成為十七世紀全荷蘭第一富商的妻子,隨著結婚禮物「娃娃屋」的到來,祕密卻如鬼魅般開始出沒,她想甩開掌控的力量,卻發現自己正一步步深陷其中……妮拉以為婚姻會就此緊緊束縛她的餘生,沒想到真正為命運掀起大浪的是一棟娃娃屋。自從成為阿姆斯特丹富商布蘭特的妻子後,妮拉來到了人生最高峰──她擁有了夢寐以求的豪門生活,命運的布局卻同時也超乎她的想像。整座城市都忙於經營買賣,在家中則有熱中事業、不願與她同床的丈夫約翰尼斯,掌管家中財政、聲稱「糖會使靈魂生病」的精明小姑瑪琳,以及兩位古怪冷漠的僕人……他們深信努力才會帶來財富,生活以聖經為戒律,不容逾越。妮拉自問:這就是我的新家庭嗎?他們似乎一輩子不曾歡笑。她是城市中唯一質疑宿命、堅信愛情的人。直到丈夫訂製了一幢娃娃屋,風波不斷的日子也宣告開始。為了裝飾娃娃屋,妮拉開始訂購屋內的人偶與家具,沒想到送來的人偶身上竟有莫名的血痕與黑點,隱約指向家族不可告人的祕密。妮拉終於發現,小姑瑪琳嚴峻的外表底下暗藏一段不能說的戀情;從不肯與她親近的丈夫,心中另有所屬。當富裕的生活成為空殼,真相掩埋於一連串難解的謎團之下,妮拉決定主動從娃娃屋中尋找線索,當自己命運的主人……嫁入豪門沒有帶來妮拉想像中的幸福,卻反而被迫面對更黑暗的家族祕辛。在這座金錢可以主宰愛情、忠誠與靈魂的城市,身為精緻小屋的女主人,妮拉將如何扭轉命運,成為家族唯一主宰?所有的真相正等待娃娃屋一一揭開……

'八個人偶、九個房間、一幢價值連城的娃娃屋……財富究竟會引她走上優渥的一生,或是將她推入遭人操縱的牢籠?《別相信任何人》作者S.J.華森盛讚:「這是一本讓你想起當初為何愛上閱讀的好書!」接近真相令她深深恐懼──因為她擔心,真正主宰自己命運的,可能另有其人……那些認為金錢萬能的人,自信可以買到愛情、忠誠,與他人的靈魂。這是一場權力遊戲,也是孤注一擲的豪賭。這不只是一棟娃娃屋,這是她曲折命運的縮影。☆亞馬遜★★★★震撼好評|Goodreads★★★★口碑流傳☆暢銷速度超越《哈利波特:神祕的魔法石》|上市立即空降英國暢銷榜冠軍☆英國熱賣13萬冊|全球售出32國版權|改編為BBC「睡前好書」廣播劇作者自述:「《娃娃屋》是個成長故事。我意欲探討的層面包括了阿姆斯特丹彼時的道德焦慮、身為外地人的感受,以及不能說的故事。書中不但毫不掩飾地描繪出想讓他人瞭解的掙扎、想與人接觸的慾望,然而也寫下了這樣的希望:想將命運交付外力而不願為自己的決定而負責。……賞袖珍小物會讓我們有種無法觸及的領悟,而這些全來自我們加諸其上的意義和記憶;我們甚至會賦予這些小物生命。」=故事簡介=十八歲的小鎮女孩一夕之間成為十七世紀全荷蘭第一富商的妻子,隨著結婚禮物「娃娃屋」的到來,祕密卻如鬼魅般開始出沒,她想甩開掌控的力量,卻發現自己正一步步深陷其中……妮拉以為婚姻會就此緊緊束縛她的餘生,沒想到真正為命運掀起大浪的是一棟娃娃屋。自從成為阿姆斯特丹富商布蘭特的妻子後,妮拉來到了人生最高峰──她擁有了夢寐以求的豪門生活,命運的布局卻同時也超乎她的想像。整座城市都忙於經營買賣,在家中則有熱中事業、不願與她同床的丈夫約翰尼斯,掌管家中財政、聲稱「糖會使靈魂生病」的精明小姑瑪琳,以及兩位古怪冷漠的僕人……他們深信努力才會帶來財富,生活以聖經為戒律,不容逾越。妮拉自問:這就是我的新家庭嗎?他們似乎一輩子不曾歡笑。她是城市中唯一質疑宿命、堅信愛情的人。直到丈夫訂製了一幢娃娃屋,風波不斷的日子也宣告開始。為了裝飾娃娃屋,妮拉開始訂購屋內的人偶與家具,沒想到送來的人偶身上竟有莫名的血痕與黑點,隱約指向家族不可告人的祕密。妮拉終於發現,小姑瑪琳嚴峻的外表底下暗藏一段不能說的戀情;從不肯與她親近的丈夫,心中另有所屬。當富裕的生活成為空殼,真相掩埋於一連串難解的謎團之下,妮拉決定主動從娃娃屋中尋找線索,當自己命運的主人……嫁入豪門沒有帶來妮拉想像中的幸福,卻反而被迫面對更黑暗的家族祕辛。在這座金錢可以主宰愛情、忠誠與靈魂的城市,身為精緻小屋的女主人,妮拉將如何扭轉命運,成為家族唯一主宰?所有的真相正等待娃娃屋一一揭開…… 一九八二年生,曾就讀牛津大學、中央演講與戲劇學院(Central School of Speech and Drama)。以女演員身分活躍於英國舞台、電視節目。她在參觀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時,被館中陳列的娃娃屋深深吸引。她訝異於這個精緻的微型世界居然價值連城,所有家具耗費約十九年才完成,這使她不禁思索「如果娃娃屋中的人生也成真呢?」於是便以娃娃屋的主人妮拉為主角,開始寫作本書。《娃娃屋》是她的第一部小說,甫推出便獲得驚艷評價。波頓現居倫敦,專事創作。 自序映照矛盾人心的微型世界文/潔西‧波頓(本書作者)
《娃娃屋》的發想,來自我二〇〇九年的阿姆斯特丹之行。這個初次探訪的城市瞬間擄獲了我的想像力。我記得,十月午後的光線投射在運河上,金光綠影跳躍嬉戲。儘管十七世紀建築物的門面展示出當年的象徵與故事,然而深處仍埋藏著難以理解的謎。都市人的住宅看似對稱和諧,其中卻糾結著隱私以及遮掩祕密的慾望。我參觀了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看到派特蘿妮拉‧渥特曼的娃娃屋¬¬──這個有如櫃子般大小的物件最後成了我筆下主人翁妮拉的娃娃屋。當天,這座娃娃屋帶來太大的震撼,我因而無心欣賞館內太多的其他收藏。這座完成於一六八六年的櫃形娃娃屋十分壯觀,不僅複雜精緻,甚至氣勢懾人。高度約有一百八十公分,櫃身由橡木和榆木打造,外觀飾以龜甲,屋裡的九個房間內,所有家具配置耗費約莫十九年時間才完成。派特蘿妮拉‧渥特曼在真實世界家中的一切──包括絲絨嬰兒輪架式學步車、來自日本和中國的瓷器、酒瓶、油畫等等──都以縮小版呈現在這個微型世界當中。我發現派特蘿妮拉這座櫃形娃娃屋的造價,與實際生活中阿姆斯特丹裝潢完成的住宅價格相當,這時,我寫故事的天線也跟著轉動起來。我第一個想到的是──為什麼?為什麼會有人會把一大筆錢花在不可能坐的椅子、不可能吃的食物,或是不可能擠進去居住的房間上?這是一種反抗還是屈服?派特蘿妮拉‧渥特曼想尋找慰藉或純屬炫耀?送給即將轉變為女人──和妻子──的女孩小型娃娃屋當作禮物,在荷蘭是稀鬆平常的事,這是讓她們學習居家生活,以便順利進入下一個階段。但如果娃娃屋中的人生也成真呢?若是收到娃娃屋的女孩把這個禮物拿來幫助自己呢?我逐漸發現,十七世紀末的阿姆斯特丹就和娃娃屋一樣充滿了矛盾。這是個富裕的城市,然而在盛宴不斷、成就傲人的表象之下,隱藏著對於過度自滿可能招致毀滅的憂心。這個多采多姿的貿易港口仍然看得到喀爾文教派殘留的影響力,金錢仍與上帝劇烈地拉扯。木刻、手冊和畫作中充滿了象徵,暗示可能帶走土地及財富的大水;處處可見的格言則隨時提醒荷蘭人勿忘生存與自我實踐的民族精神。「為了嶄露頭角,我努力奮鬥」,「一切可以改變」,「每個人都是建構自己財富的建築師」只是我在資料蒐集過程中挖掘出來的三個訊息,以及微物工藝師在這本小說中想表達的意念。我發覺荷蘭女人比歐洲其他國家的女人晚出嫁,而且寡婦通常會接管丈夫的事業,年輕女性可以沒有伴護,獨自走在運河旁的街道,同時我也發現多數公會團體和所有高階公職都將女性排除在外。除此之外,當時對同性戀的處置,是在他們的脖子上綁上石磨然後淹死;由非洲被帶到當地的黑人男女經常得遊街示眾,在整個奴隸交易制度當中,這樣的侮辱和平凡的命運已經稱得上幸運。《娃娃屋》是個成長故事。我意欲探討的層面包括了阿姆斯特丹彼時的道德焦慮、身為外地人的感受,以及不能說的故事。書中不但毫不掩飾地描繪出想讓他人瞭解的掙扎、想與人接觸的慾望,然而也寫下了這樣的希望:想將命運交付外力而不願為自己的決定而負責。同時我也想討論種種抵觸,究竟該以家為重或是冒險進取,放縱與困苦之間的衝突,論及從意想不到之處萌芽的友誼。我藉由這本書來討論愛的真諦與家人間的連結、檢視妥協所帶來的不安,以及互讓解決的藝術,並且自問我們是否有朝一日終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我一直忘不了派特蘿妮拉‧渥特曼的娃娃屋。以室內空間來對應女人的內心,當然是文學創作上的有力主題──如《簡愛》中遭拘禁在閣樓裡的貝塔‧羅契司特、《遠大前程》(或譯《孤星淚》)中在婚禮上遭拋棄的郝薇香小姐、同樣在《簡愛》中,關在舅舅家紅色房間裡的簡‧愛、《曼斯菲爾德莊園》中,新家帶給芳妮‧普萊斯在身心上的影響,或是《使女的故事》中,愛特伍筆下囚房內的仕女。袖珍小物之所以誘人,理由當然不少。微物(miniature)一字來自拉丁文的 miniare,意思是裝飾布置。而這樣的作品必定極小(minimal)且精緻;必須小心對待,否則難以保全。這樣的作品最容易誘發好奇心,此外,還會帶來不尋常的變換感受。觀賞袖珍小物會讓我們有種無法觸及的領悟,而這些全來自我們加諸其上的意義和記憶;我們甚至會賦予這些小物生命。瑪琳對妮拉說的話,若要論及感受與詮釋,每個人會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一面。在我動手寫下《娃娃屋》的任何一個字之前,我已經看到了教堂角落的一場死者身分不詳的葬禮,以及一名躲藏在暗處的旁觀者。在我回到倫敦之後,派特蘿妮拉‧渥特曼的娃娃屋仍然縈繞在我的腦海當中,我看到一個女孩踏進一座不歡迎她的城市裡。於是我開始動筆。這個女孩推開了一扇門,門後的女人優雅輕盈地朝她走來。這是個充滿祕密的時刻,一場權力遊戲即將展開,而這場豪賭很可能毀了他們每一個人。但女孩伸出了手,《娃娃屋》就此展開序幕。我知道我必須冒這個險。
 
推薦見「微」知著的《娃娃屋》國際旋風文/譚光磊(知名版權經紀人)
每年在重要的國際書展上,總有一、兩本新人小說成為全球出版商關注的焦點。伴隨而來的往往是天文數字的預付版稅,以及動輒二十幾國的海外授權,這類「一夕成名」的故事總是出版圈內最津津樂道的話題,也是無數寫作者夢寐以求的理想。
二○一三年倫敦書展的話題大書,毫無疑問就是潔西・波頓的《娃娃屋》。英國共有十一家出版社參與競標,最後「鬥牛士」(Picador)出版社的總編輯法蘭西絲卡・曼恩(Francesca Main)用超過台幣一千萬的天價簽下版權。美國則由HarperCollins集團Ecco出版社總編輯李・布多赫(Lee Boudreaux)贏得競標,預付版稅超過五十萬美金。布多赫是《惡女心計》和《索特爾家的狗》等書的編輯,擅長兼具文學和歷史元素的作品,而《娃娃屋》的背景正是設定在十七世紀末的阿姆斯特丹,也是荷蘭的殖民和貿易帝國走向衰亡的黃金時代末期,這本書由她來操刀,可說是天作之合。小說的開始頗有《蝴蝶夢》那種哥德懸疑小說的味道:美麗的鄉下姑娘妮拉被富商約翰尼斯.布蘭特娶回阿姆斯特丹,可是她並未「脫貧致富」,反而走進了一個幽暗、壓抑、充滿祕密的世界。丈夫婚後從不與她同房,為了做生意時常外出遠行;小姑瑪琳嚴守喀爾文教義,厲行節約近乎寒酸,可是在她素樸的黑衣底下,穿的卻是華麗的錦緞。白天她斥責吃甜食是罪惡,夜深人靜時則獨自在房裡泡熱水澡,享受女僕柯奈莉亞做的甜點。柯奈莉亞是孤兒出身,靠著機緣與努力得以在布蘭特家做事,也知曉主人的一切祕密,卻不願和妮拉分享。年輕的黑人男僕奧圖被約翰尼斯像兒子一樣養大,在種族偏見仍然深重的阿姆斯特丹過著檯面下的生活,他與這個家又有何干? 某天,約翰尼斯聘請一位微物工藝師打造了一座布蘭特宅邸的模型,作為送給妻子的禮物,這座雕工精細、華麗不可方物,卻又毫無用處的娃娃屋,就此扯開了布蘭特家的危險平衡,一切埋藏已久的祕密、失落的愛、舊日的創傷和不敢想的希望,都將洶湧而出……。
就在倫敦書展前後的短短兩個星期內,潔西・波頓從默默無聞的業餘作家,成了國際矚目的文壇新星。《娃娃屋》至今已經賣出三十多國版權,在英國一推出就空降暢銷排行榜冠軍,銷售速度甚至超越當年J.K.羅琳的《哈利波特:神祕的魔法石》。波頓的成名經過有如出版界的童話故事。她是牛津大學的高材生,也接受過戲劇訓練,本來立志要當演員。她白天在某家公司當行政助理,晚上則到處試鏡,可是幾年下來,總是沒有什麼進展。寫作於是成了波頓面對挫折的出路,她參加了某作家經紀公司辦的寫作班,花了四年時間反覆修改,把自己的愛恨情仇都投注到小說裡,才終於完成《娃娃屋》。稿子寫好了,只是最基本的第一步。因為在分工嚴明的英美出版界,如果沒有先找到經紀人,大出版社根本不會看你的稿子。波頓將《娃娃屋》寄給好幾位經紀人,但全都被拒絕或退稿,直到她發現了一位年輕的茱莉葉・穆申斯(Juliet Mushens)的推特帳號。穆申斯很懂得運用社群媒體,每週日都會開放「阿珍給你問」(#askagent)的標籤,讓網友(多半是想出書的創作者)諮詢出版相關問題,並提供犀利專業又風趣的解答。某天,波頓讀到一篇穆申斯的專訪,文章日期正好是她的三十歲生日。穆申斯在文中提到自己在看一本歷史書,講的就是十七世紀的荷蘭黃金時期,而且還說她想找「兼具文學和歷史元素的小說」。波頓立刻把《娃娃屋》的前三章寄給穆申斯,兩人相約見面,一拍即合,並肩踏上國際出版的冒險之路。二○一四年六月,《娃娃屋》的荷蘭出版社在阿姆斯特丹舉行全球新書發表會,比英國和美國還早推出,現場集合了三百多位媒體和圖書產業人士,除了聽波頓暢談創作的心路歷程,更一同參觀了小說靈感來源的真實「娃娃屋」。兩個月後,本書在英美同步上市,也雙雙登上了暢銷排行榜。
現在,這股《娃娃屋》旋風終於吹到台灣。布蘭特家到底藏了什麼祕密?就待有緣的讀者來一探究竟了。
 
《娃娃屋》摘文
【序曲】阿姆斯特丹,老教堂一六八七年一月十四日星期二
喪禮本來不至於引起太多注意,原因是死者沒有朋友。但消息仍然在阿姆斯特丹傳了開來,流言蜚語使眾人蠢蠢欲動,教堂的東側上因而擠滿了人。她站在無人的角落,從唱詩班的席位看著公會成員帶著妻小擠向打開的墓穴,好比湧向蜜糖的螞蟻。沒多久,東印度公司的職員、船長、董事、糕餅師傅,還有仍然戴著那頂寬邊帽的他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她盡了力,想去同情他。同情和憎恨不同,可以收拾起來擱置一旁。教堂的彩繪屋頂──當年改革人士沒有摧毀教堂這部分建築──宛如掀開的大船船殼,高高在上地罩著這群人,正好反映出這個城市的靈魂。這些年代久遠的樑柱上掛著好幾幅畫:耶穌手持寶劍和百合審判世人,一艘金色貨船破浪而行,而聖母倚在新月邊。她掀起身邊座位的椅板支架,輕撫木料上的箴言:見錢仍嗤之以鼻,痛苦終得解脫。她心想,但長久以來,這種情況真的有所改變嗎?只能說,道理大家都懂。這天,這個過世的人也沒有缺席,石板墓碑覆蓋著弔喪者腳下層層的屍體、骸骨和塵埃。地板下埋著女人的下巴、商人的骨盆、某個肥胖達官顯要的肋骨,往下面還有不比麵包大多少的小屍骸。她發現群眾的目光飄移,閃避這些壓住哀傷的石板墓碑,說真的,她能體會這種感覺。女人在人群當中找到此行的目標。年輕女人筋疲力盡,滿臉哀傷地站在墓穴的洞口前方,似乎完全沒注意到來教堂旁觀的市民。抬棺者來到中央走道,扛在他們肩上的棺木像個魯特琴盒。從他們臉上的表情看來,其中幾個抬棺人對這場葬禮應該不怎麼認同。她想,接下來就是沛里康的事了。老套,在人們耳裡滴入毒藥。一般來說,擺放棺木有嚴格的先後順序,市政官等級的死者排在最上,市井小民在下,但這天,沒人費心管這回事。女人想,在這個城市任何的上帝殿堂內都不曾出現過這樣的死者。這場葬禮罕見又極具挑釁意味,她愛的就是這種本質。阿姆斯特丹建構在風險之上,這個城市追求的是安穩順遂的人生道路,市民以茫然又馴服的態度,來捍衛金錢帶來的舒適。她心想:我本來是不應該活到今天的,只不過死亡和我擦身而過。抬棺者穿越人群,繼續向前走。棺木放進墓穴之前沒有舉行任何儀式,年輕女人彎腰靠向墓穴,將手上的花束扔進黑暗當中,這時,一隻椋鳥振翅飛向教堂的白牆。大夥兒分了心,紛紛轉頭看,但年輕女人絲毫不為所動。坐在唱詩班席上的女人也沒有,在沛里康吟誦最後禱文時,她們兩人同時看著花瓣飄落時劃出的彎弧。幾名抬棺者將石板歸位後,墓穴隨之封起。一名女僕跪在墓碑邊不住地啜泣,疲倦的年輕女人沒理會女僕的淚水和失禮,倒是旁人出聲斥責,要女僕守分。唱詩班座席附近站著兩個女人,她們穿著絲綢衣裳,彼此低聲交談。其中一個低聲咕噥:「我們今天之所以會到這裡來,就是因為這種不合宜的舉止。」「如果人前就已經這樣,那麼關起門來一定像野獸。」她的朋友回答。「的確。但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化身為牆上嗡嗡作響的蒼蠅。」她們壓下笑聲,唱詩班席上的女人仍然緊握住刻了箴言的木支架,她發現自己太用力,指節已經泛白。教堂的石板地再度封起之後,人群跟著散去,逝者安眠了。年輕女人宛如從教堂彩繪玻璃墜落的聖人,這時候才注意到不請自來的偽善人士。這些人邊聊天邊走向城市蜿蜒的街道,最後,年輕女人和她的女僕也跟了上去,兩人手勾著手靜靜地穿過教堂的中央通道,走了出去。多數男人會回到辦公桌或櫃臺後的崗位,因為阿姆斯特丹的經濟得靠不間斷的工作來帶動。諺語是這麼說的:苦差事為我們帶來榮耀,而懶散會讓我們跌回海裡。這陣子,海平面似乎越來越接近了。等教堂裡的人走光之後,女人才離開唱詩班的席位。她加快腳步,不想讓人發現。她對自己說:「我可以改變這件事。」她的聲音在教堂裡迴盪。她找出剛放下的石板,發現墓碑的作工草率。這片花崗岩仍然比其他墓碑來得暖,雕鑿的字跡上還沾著粉塵。沒有人會相信這些故事。她跪下來,把伸手進口袋,打算完成她一開始打定主意要做的事。這是她自己的祈禱。她掏出一座掌心大小的袖珍娃娃屋,娃娃屋裡有九間廳室和五個人偶,工藝師不知花了多少時間,才製作出如此巧奪天工的作品。女人小心翼翼地把她的供祭品放在她屬意之處。她動手挖掘冰冷的花崗岩,傷到了指頭。在她推開教堂大門時,她本能地想尋找沛里康牧師的寬邊帽和那兩個穿絲綢衣裳的女人。人群已經不見蹤影,若不是受困的椋鳥發出聲音,她很可能是世上唯一的人。該是離開的時候了,但女人仍然拉著門,想放小鳥出去。鳥兒感覺到她的意圖,卻仍然往講壇後方飛去。她關上門,將教堂的寒意留在裡面,轉頭面對著陽光,沿著環狀運河走向海邊。她心想:小椋鳥,如果你覺得教堂是個安全的地方,那麼我不會去當那個釋放你的人。
【第一部】一六八六年十月中旬紳士運河,阿姆斯特丹
妮拉‧渥特曼站在新婚丈夫家的門階上,拉起海豚造型的門環敲門。門環的碰撞聲讓她好尷尬,雖說這地方應該有人等著她,但卻沒有人來應門。這個時間早就約定好了,該寫的信也沒漏──的確,和布蘭特家昂貴的牛皮信箋相比,她母親的信紙輕薄得幾乎沒有分量。不,她心想,在上個月舉行過一場沒有花環、沒有婚杯也沒有新人大床的婚禮之後,這家人再以這種方式來歡迎她,的確是太不恰當。妮拉把小行李箱和鳥籠放在門階上。她知道,在她找出方法上樓,找到自己的房間和書桌之後,她必須把這地方當作自己的家。妮拉轉身面對運河時,正好聽到對面磚砌建築裡傳來船員的笑聲。有個瘦小男孩撞到提著籃子賣魚的女人,籃子一歪,一尾垂死的鲱魚沿著魚販的寬裙往下滑。魚販拉高嗓門怒斥,帶著鄉音的聲音彷彿鑽進了妮拉的皮膚下。「白痴!白痴!」男孩的眼睛看不見,他像是尋找護身銀符似地在泥巴地上摸索逃脫的鲱魚,毫不畏懼地用靈敏的指頭四處摸找。孩子撈到鲱魚咯咯笑了一聲,帶著他的最新收穫沿著運河邊的小路往前跑,一邊還蓄勢待發地伸出空著的手,準備奪取別的獵物。 妮拉默默喝采,站在原地看著這股十月少有的暖流,想盡可能把這段插曲記在心裡。大家稱紳士運河邊的地帶為「黃金彎道」,這天不是週末,繁忙的運河水色棕黃一片。水面儘管污濁,但矗立兩旁的豪宅仍然壯觀。這些堂皇優美的建築似乎懂得欣賞自己在水面上和諧的倒影,儼然是鑲嵌在城市之尊上的璀璨珠寶。大自然在上頭展現了鬼斧神工,以深淺不同、橙黃嫩粉的雲朵來呼應低地聯合共和國的榮耀。 妮拉轉頭面對大門,發現門拉開了一道縫。剛才就是這樣半開的嗎?她不確定。她推開門往裡頭看,冒著涼氣的大理石上什麼都沒有。她喊道:「約翰尼斯‧布蘭特?」她的聲音很大,顯得有些驚慌。她心想:這是某種遊戲嗎?我說不定要在這裡站到一月。小鸚哥畢波豎起的羽毛已經頂住鳥籠邊,微弱又短暫的叫聲落到了大理石上;他們身後原本吵鬧的運河似乎都屏住了聲息。 妮拉凝神看向暗處,確定了一件事。有人在看她。她跨越門檻,對自己說:勇敢一點,妮拉‧伊麗莎白。她的新婚丈夫究竟是會擁抱、親吻她,還是公事公辦地和她握手?婚禮當下他什麼也沒做,當時,她人丁稀少的家人圍繞在他們身邊,而他家沒有任何人出席。為了讓人看到鄉下孩子也懂得禮貌,妮拉彎腰脫下腳上的鞋──這當然是她最漂亮精緻的皮鞋,儘管,她這時已經說不出穿這雙鞋有什麼意義。她重重地放下鞋子,希望這個聲音能引來注意,或是嚇走某個人。她母親老是說她想像力過於豐富,喊她「雲端的妮拉」。鞋子一動也不動,和她方才的動作形成巨大的反差,妮拉只覺得自己像個傻女孩。外頭有兩個女人正在大聲交談。妮拉轉過頭,但透過拉開的大門,她只能看到其中一個女人的背影。這個女人沒戴帽子,留著一頭金髮,個子很高,踩著大步朝落日餘暉走過去。妮拉風塵僕僕地從亞森戴夫特來到阿姆斯特丹,在微風輕拂下,她原本梳理整齊的頭髮也散了開來。這時若是把散開的髮絲塞回耳後,一定會使她顯得比實際上更緊張。她不願讓盯著她看的人這麼想,只好任由髮絲垂落在臉頰邊。「我們要開動物園嗎?」陰暗的門廊深處傳來一個快速但平穩的聲音。妮拉的猜測果然正確,這讓她忍不住打個冷顫,起了一身雞皮疙瘩。一個人影從暗處走出來,妮拉下意識地伸出一隻手,不知是想抗議還是打招呼。走過來的是個女人,她打直腰桿,消瘦的身子穿著烏黑的衣服,頭上的白色無邊小帽不但上了漿,而且燙出了完美的帽型。她沒有任何散亂的髮絲,身上帶著一股清淡卻奇特的肉豆蔻香氣。她有雙黑色的眼眸,嘴型十分嚴肅。她在這裡看了多久?畢波看到女人出現,啁啁啾啾地叫了起來。「我的小鸚哥叫做畢波。」妮拉說。「是嗎,我看到了,」女人低頭看著她,說:「也聽到了。我想,妳應該沒帶其他動物過來吧?」「我有隻狗,但留在我家裡──」「很好。狗會弄亂房間,還會刮壞木料。法國人和西班牙人特別喜歡小型狗,」女人發表看法,「小型狗和主人一樣膚淺輕浮。」「而且看起來和老鼠沒兩樣。」另一個聲音不知打從門廊的什麼地方傳出來。女人眉頭一皺,很快地閉了閉眼睛,妮拉能體會女人的感受,納悶地不知道誰在看她們交談。妮拉心想,雖然她的皮膚光滑,但我應該比她年輕十歲。女人經過妮拉身邊走向門口,她的動作很優雅,而且自信滿滿,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她瞄了妮拉稍早整齊地放在門口的鞋子,接著又瞥了鳥籠一眼,緊緊抿著嘴。畢波害怕地鼓起羽毛。妮拉決定決定以握手來分散她的注意力,但妮拉的一握讓女人縮了縮手,說:「就一個十七歲的女孩來說,這手勁真強。」 「我是妮拉,而且我十八歲了。」妮拉收回手,一邊回應她。 「我知道妳是誰。」 「我的全名是派特蘿妮拉,但大家都喊我妮拉──」 「妳剛剛說的時候,我就聽到了。」 「妳是管家嗎?」妮拉問道。走廊的暗處傳來一聲明顯的悶笑。女人沒有理會,看向蒙著一層珠光的暮色。「約翰尼斯在嗎?我是他的新婚妻子。」但女人仍然沒說話。「我們上星期在亞森戴夫特簽了結婚證書。」妮拉接著說。看來,除了堅持繼續說下去之外,她無計可施。 「我哥哥不在家。」 「妳的哥哥?」 暗處又傳來咯咯笑聲。女人直視著妮拉的雙眼。「我是瑪琳‧布蘭特。」從她的語氣來判斷,瑪琳似乎認為妮拉理當聽得懂她的話。瑪琳的目光雖然嚴厲,但妮拉聽得出她音調中的猶豫。「他不在這裡,」瑪琳繼續說:「我們以為他會在家,但是他不在。」 「那麼,他在哪裡?」 瑪琳再次望著天空。她左手憑空揮了兩下,樓梯口的暗處出現兩個人影。她說:「奧圖。」 一個男人靠了過來,妮拉嚥了嚥口水,冰冷的雙腳踩在地上無法動彈。 奧圖的皮膚黝黑,全身上下只有深棕色,包括領口以上的脖子,露在袖子外的手腕和手掌,都是一整片深棕色的皮膚。他高聳的臉頰、下巴、寬闊的額頭,上上下下都是相同的顏色。妮拉這輩子沒看過這樣的男人。 瑪琳在觀察,看來是想知道妮拉會做何反應。但對於妮拉來不及妥善隱藏的出神凝視,奧圖的大眼睛則沒顯露任何情緒。他朝她鞠躬,她則是屈膝回禮,把自己的嘴唇咬到出血好提醒自己保持鎮定。妮拉看到他的皮膚像拋光的核桃般發亮,頭上的黑髮往上彈,好似一團柔軟的羊毛,完全不像其他男人那樣油膩服貼。「我──」她說道。 畢波嘰嘰啁啁地叫。奧圖伸出雙手,寬大的掌心托著一雙木鞋。「來,給妳穿。」他說。 他說話帶著阿姆斯特丹本地口音,但從他口中吐出的一串話聽來溫暖又柔和。妮拉接過他手上的木鞋時,指尖刷過他的皮膚。她笨拙地把厚底木鞋套到腳上。這雙木鞋太大,但是她不敢說,何況再怎麼說,這雙鞋都可以讓她不必直接踩在冰冷的大理石上。她稍晚可以拉緊鞋帶,上樓再拉──當然,這要假設他們願意讓她穿過門廊上樓去。 「奧圖是我哥哥的男僕。」瑪琳說話時,目光依然緊盯著妮拉。「這是家裡的女僕柯奈莉亞,由她照顧妳。」 柯奈莉亞往前走了幾步。她的年紀比妮拉大,可能年長二十歲左右,個子也稍微高一點。柯奈莉亞咧開嘴,對妮拉露出一抹不友善的笑容,用藍色的雙眼上下打量這個新娘,顯然也看出妮拉的雙手在顫抖。妮拉回以微笑,女僕的好奇讓她窘迫,於是她盡力說了幾句話,空泛地道謝。這時瑪琳插嘴說話,妮拉雖然不好意思,但也感謝瑪琳打破了尷尬的氣氛。 「我帶妳上樓去看看,」瑪琳說:「妳一定想看自己的房間。」 妮拉點點頭,發現柯奈莉亞的眼眸閃過一絲準備看好戲的神情。籠裡小鸚哥的叫聲在牆壁之間迴盪,瑪琳朝柯奈莉亞揚揚手腕,要她把鳥帶進廚房。 「但是廚房裡會有油煙。」妮拉抗議道。瑪琳和奧圖轉頭看著她。「畢波喜歡明亮的光線。」 柯奈莉亞提起鳥籠,當桶子般甩動。「拜託,請小心一點。」妮拉說。 瑪琳和柯奈莉亞互望了一眼。女僕伴著畢波細弱焦慮的啁啾聲,繼續往廚房走過去。
*
 妮拉走進樓上奢華寬敞的新房,相形之下,她覺得自己顯得更渺小了。瑪琳顯得不太高興。「柯奈莉亞繡了太多東西,」她說:「但我們希望約翰尼斯只結這一次婚。」 房裡的靠枕繡了姓名縮寫,床上鋪了新床罩,窗簾也剛換過。「要用厚重的絲絨窗簾才擋得住運河的濕氣。」瑪琳注意到妮拉的視線。接著,瑪琳又補了一句:「這本來是我的房間。」她走到窗邊,一手搭著窗玻璃上,看著天上剛出現的幾顆星星。「視野比較好,所以我們把這房間留給妳。」 「喔,不,」妮拉說:「妳一定要留下這個房間。」 她們面對著面,身邊圍著為數眾多的刺繡作品,布罩上繡了許多代表「布蘭特」的字母 B,再以一圈圈的藤蔓葉片和鳥巢圍繞,並以花床為底。這些字母吞噬了妮拉的娘家姓氏,讓O字顯得浮腫圓扁。妮拉渾身不自在,但也覺得責任重大。她伸手撫摸厚實的毛料,繡上她的姓氏字母之後,布料似乎也承載著她的心靈。 「妳家在亞森戴夫特的祖傳大宅怎麼樣,夠不夠溫暖乾燥?」瑪琳問道。 「有時候也很潮濕。」妮拉邊回答,邊彎下腰,笨拙地調整腳上木鞋的繫帶。「堤防不見得都能發揮作用。但話說回來,那房子也不是太大──」 「我們的家世雖然沒有妳家悠久,但至少我們的房子溫暖又堅固。」瑪琳打斷妮拉的話,顯然她之前並非真心想提問。 「的確是這樣。」 「家世不是一切。」瑪琳繼續說話,還戳了戳靠枕來強調「不是」這兩個字。「上星期天,沛里康牧師說了這句話,我記在家傳聖經的扉頁上。如果我們不謹慎一點,水位會上升。」她像是想甩開自己腦裡的某個想法。「妳母親寫了信過來,」她接著說:「她堅持要負擔妳這趟旅程的費用。我們不能讓她那麼做的。我們沒派家裡最好的船去接妳,這妳不介意吧?」 「不,不會。」 「很好。這個家裡次好的船也才剛上過漆,船艙裡鋪了孟加拉絲毯。約翰尼斯用另一艘船。」 妮拉納悶道,不曉得自己的丈夫和他最好的船在哪裡,怎麼沒回來迎接她。接著,她又想到廚房裡,放在爐火和鍋子旁邊的畢波。「你們只有兩個僕人嗎?」她問道。 「兩個就夠了,」瑪琳說:「我們是生意人,不是游手好閒的紈絝子弟。聖經也寫得很清楚,人不該誇耀自己的財富。」 「沒錯,當然不應該。」 「這是說,就算手頭有閒錢也不該亂花。」瑪琳直視妮拉,而妮拉迴避地看向他處。房裡的光線漸漸暗了,瑪琳點起蠟燭。這些用動物油脂做成的蠟燭很便宜,妮拉本來以為家裡會用帶著香味的蜜蠟,看到瑪琳選了這種冒煙又發散著肉味的蠟燭,妮拉只覺得驚訝。「柯奈莉亞好像在所有東西上都繡了妳婚後的新名字。」瑪琳站在妮拉的後頭說話。 妮拉心想:的確如此。她想起柯奈莉亞稍早帶著惡意的眼神。女僕辛苦繡了這些東西之後,會把這筆帳算在誰的頭上? 「約翰尼斯什麼時候回來?他為什麼不在家呢?」她問道。 「妳母親說,妳很期待在阿姆斯特丹展開妻子的生活,」瑪琳問道:「是這樣嗎?」 「是的。但是前提是要先有個丈夫。」 接下來是一陣帶著寒意的沉默,這時,妮拉開始猜測瑪琳的丈夫身在何處。說不定瑪琳會把他藏到地窖去。妮拉勉強壓下大笑的衝動,只能看著靠枕露出微笑。「全都好漂亮,」她說:「妳不該這麼費心的。」 「全是柯奈莉亞的功勞,我手拙得很。」 「妳太客氣了。」 「我把原來掛的畫都拿下來了,因為我覺得這些可能比較合乎妳的品味。」瑪琳指著牆上的油畫,上頭的主題是兩隻羽毛沒拔而且還看得到腳爪的獵鳥。再過去一點並排掛著另外兩幅畫,一張是面對獵人的緊張野兔,另一幅油畫上有放在中國風磁盤上的生蠔,一旁有個滿溢的酒杯和一籃熟透的水果。這幾個打開的生蠔讓人有種不安的感覺。在妮拉的娘家,她母親用來裝飾壁面的,都是聖經故事裡的風景畫。「這些都是我哥哥的。」瑪琳指著一幅畫,告訴妮拉。這幅畫的主題是一把插在瓶裡的花朵,艷麗又茂盛,畫作的下方有半個石榴。 「謝謝妳。」妮拉心裡想的是,在睡前,不知自己得花多少時間,才能把這些油畫全部翻面轉向牆壁。 「今天這趟旅程不短,妳應該想留在樓上吃晚餐吧。」瑪琳說。 「是的,謝謝妳。」妮拉看著獵鳥血淋淋的鳥嘴、呆滯的鳥眼和下垂的鳥身,忍不住打了個冷顫。這幅畫讓她想吃點甜食。「家裡有沒有杏仁蛋白糖?」  「沒有。我們不怎麼吃糖。糖會讓人的靈魂生病。」  「我母親會把杏仁蛋白糖揉成各種形狀。」她娘家廚房的櫃子裡永遠備有杏仁蛋白糖,這是渥特曼太太唯一同意丈夫的堅持,而保留下來的甜食。她會把杏仁蛋白糖做成美人魚、船隻或糖果珠寶項鍊,讓他們品嘗杏仁蛋白糖柔軟的滋味。妮拉想:我已經不是我母親的女兒了,總有一天,我會為其他幾雙黏搭搭的小手和討糖吃的小嘴,揉出各種形狀的杏仁蛋白糖。  「我會要柯奈莉亞幫妳端些白麵包和豪達硬起士上來,」瑪琳這句話正好打斷妮拉的白日夢,「和一杯葡萄酒。」  「謝謝。妳知不知道約翰尼斯大概什麼時候會到家?」  瑪琳的鼻頭朝天一揚。「我聞到的是什麼味道?」 妮拉下意識地把雙手放到鎖骨邊。「是我身上的味道嗎?」 「是妳嗎?」 「我母親買了香水給我,百合花香水。妳聞到的是這個味道嗎?」 瑪琳點點頭。「對,」她說:「是百合。」她輕咳幾聲。「妳知道大家怎麼形容百合花的吧?」 「我不知道,是怎麼說呢?」 「早開早謝爛得快。」 說完話,瑪琳轉身離開房間。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