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ine Catalog > Book
Check-outs :

解密「你」的大腦設計圖: : 你的大腦為何與眾不同?神經科學家帶你深入你的腦袋,解開它的設計與運作之謎

  • Hit:76
  • Rating:0
  • Review:0
  • Trackback:0
  • Forward:0



  • Bookmark: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keepsite
  • Introduction
  • About Author
  • Collection(0)
  • Review(0)
  • Rating(0)

你的大腦,為什麼這樣設計?
這不只是一本講大腦的書,而是一本「你的大腦」使用說明書!
跟著神經學家一步步拆解每個人大腦獨有的特性,更深刻地理解自我和他人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ey)精選圖書——
——華盛頓州圖書獎(Washington State Book Awards)提名作品——
——《紐約時報》暢銷書《逆思維》、《多巴胺國度》作者齊聲推薦——

🗯「慣用左腦」的人在乎細節,「慣用右腦」的人看重整體?你的大腦更偏向哪一邊?
🗯外向的人比內向的人遇到意外驚喜更容易感到快樂,但也更難抗拒誘惑? 
🗯你是依靠正面的「紅蘿蔔」還是負面的「鞭子」機制來學習?
🗯你天生的好奇心有多強?好奇心太重的人,又會付出什麼危險的代價?
🗯你有多會察言觀色,越過不同大腦之間的溝壑,讀取別人的想法?

  每個人的大腦都是與眾不同的,因此造就了每個人獨一無二的思考、感受和行為方式。神經科學家香蒂爾·帕特(Chantel Prat)相信,神經科學普遍使用的「一體適用」模式——藉由關注群體的平均值,探究「典型」大腦的模樣——雖然有利於了解我們的共同之處,卻也阻礙了我們理解每個人獨一無二的地方。

  在這本深入探究「你的大腦」的書中,我們將跟著帕特的腳步,一步步解密大腦設計的奇妙之處,更會透過「逆向工程」的方式,透過各式各樣的測驗,帶你測試自己的大腦可能有哪些偏好的運作方式,找出屬於你自己的大腦設計藍圖。

  這是一趟通往你頭殼裡那團粉紅色物體的精采旅程,你將會——

🧠認識你的「腦內雞尾酒」
  「欲望之王」多巴胺、「欲望抑制器」血清素、「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人際關係黏著劑」催產素……

  你的大腦無時無刻都泡在由神經傳遞物質組成的「雞尾酒」中,就如同調酒有著百搭多變的配方,每個人的腦內雞尾酒成分也不一樣!每種神經傳遞物質會怎樣影響你的大腦運作?不同人基礎水準的多寡又會如何塑造我們思考、感受和行為的方式?本書將介紹其中幾種最關鍵的成分,帶你認識這些腦內的神奇物質是如何驅動你的身體。

🧠測繪你大腦的設計藍圖
  書中涵括了簡單而嚴謹的測驗,不需要在頭上連接複雜的儀器,也不需要躺平被推進嗡嗡作響的機器裡,只要安坐家中,簡單拿起紙筆(甚至有些連紙筆都不用!),你就能測繪出自己的大腦藍圖,以及了解它究竟有多獨特。

  ——|搶先體驗!|——
  好奇心量表:你天生的好奇心有多強?
  看看以下各項陳述形容你有多貼切,並給它們一個介於-3(非常不貼切)至+3(非常貼切)之間的分數,再得出各項目的平均數,就能知道以下指標的分數,分數越大代表你的好奇心越強烈:

  一、新點子會激發我的想像力。
  二、我喜歡把東西拆開來,看看它們是怎麼運作的。
  三、我喜歡學習不熟悉的新知識。
  四、我現在覺得有問題想問。
  五、我會特別注意新的情境。
  六、如果有個新想法會帶到更多新想法,我會覺得興奮。
  七、我在打量此時正在發生什麼事。
  八、我樂於思考互相矛盾的想法。
  九、我喜歡知道複雜的機械是怎麼運作的。
  十、我覺得全心投入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十一、我喜歡解謎。
  十二、我喜歡針對我不懂的事情提問。

  你對於新知識的好奇心:將一、三、六、八的分數加起來再除以4
  你透過感官獲得新體驗的欲望:將二、五、九、十一的分數加起來再除以4
  你當下的好奇狀態:將四、七、十的分數加起來再除以3

🧠從認識「你的大腦」到理解「別人的大腦」
  我們帶著自己的大腦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說實在的,大腦與大腦之間的距離有如天塹,要完全理解他人幾近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不過,人類的大腦先天就有同理他人的寶貴能力,在讀完這本書後,當你對自己的大腦設計和運作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也許你也可以試著在別人的頭腦裡走上一哩路,學會如何更好地理解他人——也許覺得某個人的行為很白癡,但這會不會只是因為驅動他的那顆大腦,是被不同的先天和後天因素塑造出來的呢?只要一窺我們生而為人的「存在」可能有哪些生理上的差異,就有可能打開另一個未曾探索的新世界。

這本書的作用不是讓你「脫穎而出」,而是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道路」!

白明奇/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神經學教授、老年學研究所所長
汪漢澄/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副教授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蔡任圃/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中生物科教師
謝伯讓/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蘇絢慧/璞成健康心理學堂創辦人
——專業推薦
(依姓名筆畫數排序)


★專家好評★

白明奇/國立成功大學神經學教授、老年學研究所所長
  儘管百年來科技進步神速,人際關係轉而複雜,實際與虛擬社會網路更是交織綿密,人類大腦的基本結構與運作機轉一如亙古以前的祖先大腦,相似性十分高。深度地去了解大腦的基本功能,有助於了解自己的過去與未來,進而緩解煩惱、增進心靈健康,這本書是很好的開始。

汪漢澄/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臺灣大學醫學系副教授;《醫療不思議》、《大腦不思議》、《醫療史偵辦錄》作者
  大腦就是自我。人本能地想要了解自我,想知道自己的喜怒哀樂從何而來,行為表現受誰指揮。腦科學是門迷人的學問,因為了解大腦就能了解自我,但大腦又是那麼的複雜,種種科學原理與專業術語無不構成望而生畏的障礙。帕特的這本書,卻很好地為讀者大眾搭起了一座跨越障礙的橋樑。它站在「自己」的角度,從每個人都有的切身體驗,舉凡個性與特徵、快樂與壓力、注意力與控制、適應力與可塑性、認知與好奇心等等面向出發,將大腦的運作向讀者娓娓道來。平易風趣的文筆,加上堅實的科學證據,讓讀者能在輕鬆閱讀之中,一窺大腦的奧祕,學習科學的同時,也更了解自己。


★國外推薦★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ey)
  帕特想要幫讀者了解他們的大腦……她以親切近人的口吻敘述,讓複雜的大腦變得容易理解。這是一本極具可讀性、娛樂性和權威性的書,推薦給所有對大腦運作感興趣的讀者。

《科克斯書評》(Kirkus)
  許多直言不諱的註腳,讓本書充滿了幽默,想要了解大腦如何產生思維、情感和決策模式,但又感到有些卻步的讀者,會相當喜愛。帕特為我們揭示了大腦如何從內而外、以及從外而內地運作。這是一場寫給普羅大眾、簡明易讀的神經科學之旅。

《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帕特在這部生動而內容充實的著作中概述了大腦的本質……書中有許多有趣的註腳和前沿的研究,如線蟲神經系統等。本書淺顯易懂的語調,使本書主題既易於理解又令人愉悅。這部科普作品自成一派。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紐約時報》暢銷書《逆思維》(Think Again)作者
  一場令人眼花撩亂的「內太空」之旅——讓外太空也相形失色。帕特擁有一種難得而卓越的天賦,可以讓神經元起舞、讓樹突歌唱。這是我讀過有關大腦最聰明、清晰和有趣的書

亞瑟·C·布魯克斯(Arthur C. Brooks)/耶魯大學教授、暢銷書《愛你的敵人》(Love Your Enemies)作者
  在《解密「你」的大腦設計圖》中,帕特完成了一項幾乎不可能的壯舉,寫出了一本兼具學術性和個人特色、精采而迷人的書。她提出了一項深刻的論點:了解大腦運作的變化,是奇妙而美麗的事。她教導我們不應因這些差異而引致分歧,而是應該啟發好奇、欣賞和祝福。

安娜·蘭布克(Anna Lembke)/《紐約時報》暢銷書《多巴胺國度》(Dopamine Nation)作者
  聰明、有趣、不拘一格……本書能讓你興高采烈地坐著閱讀時,就下載了一個神經科學博士學位。對於有志於成為神經科學家的人,以及任何想知道大腦如何運作和為什麼重要的讀者來說,本書是必讀之作。

大衛·巴瑞許(David P. Barash)/《威脅》(Threats)作者
  我們都是相同的——我們都是人類。但同時,我們也是不同的個體。在這本精采絕倫、易於理解、幽默有趣且內容紮實的書中,帕特調和了這一看似矛盾的觀點。讀這本書,能讓你更加深刻地理解、欣賞你的大腦和我們這個物種。而且在過程中,你將收穫許多樂趣。

派翠西亞·庫兒(Patricia K. Kuhl)/認知神經學家、《搖籃裡的科學家》(The Scientist in the Crib)作者
  神經學家大多關注大多數大腦的運作方式,但終於有一本書關注的是你的大腦的運作方式。帕特巧妙地描述了我們的大腦為什麼、以及如何不同——本書高明地結合了基因、環境與大腦科學的平易近人的知識,以解釋是什麼讓你獨一無二。本書讓人快樂,註腳也引人發笑,所有對人類的獨特性、認知科學,以及我們與其他人有多少異同之處感興趣的讀者來說,本書的主題至關重要。

香蒂爾·帕特Chantel Prat華盛頓大學教授,任教於心理學、神經科學和語言學等系所,同時是大腦與學習科學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Learning Brain and Science)、神經技術中心(Center for Neurotechnology)及神經工程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Neuroengineering)的成員。在過去的二十五年裡,帕特都是個體差異研究的領導者和創新者,探究大腦中不同信息處理類型的成本和效益。她的獲獎研究挑戰了宰制神經科學界逾一世紀的「一體適用」策略。她的論著獲《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每日科學》(Science Daily)、《滾石》(Rolling Stone)雜誌、《大眾機械》(Popular Mechanics)、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等眾多學術期刊和媒體刊登報導。譯者簡介王年愷臺灣大學外文系、臺北藝術大學管絃擊樂研究所畢業,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班肄業,譯著包括《換了語言,就換了腦袋》、《網路讓我們變笨?》、《戰勝愛滋》、《資訊爆炸之後》(以上由貓頭鷹出版)、《dpi 2013好玩漢字節特刊》(漢生科技出版)、《台灣產業聚落:蛻變與重生》(外貿協會出版)、《深度思考》、《塗鴉學數學》、《情緒,無法翻譯》(臉譜出版)等。

Must Login
Must Login
Must Login
Must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