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選擇生命被看見 : 拍紀錄片的護士

  • 點閱:180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不是一本喜氣洋洋的書!除非,你能用關懷與疼惜的眼光來閱讀。 如果,你曾經被連加恩在非洲的故事所感動;那麼,你一定想為張淑蘭蘭嶼的鏡頭起立喝采! 我們希望讓所有曾經認真思考過生命的人,能夠細細品味;藉由這本書找回最初的理想與盼望,讓生命和理念傳遞出去,讓世界有你而更加不同! 你對蘭嶼的想像是什麼?藍天?碧海?丁字褲?有圖騰的獨木舟?對大部分的台灣人來說,蘭嶼是一個比鄉下更偏僻,比外國更陌生的異鄉。 書中的主角就像到非洲付出奉獻的連加恩一樣,張淑蘭,一位在蘭嶼出生長大的孩子,回到故鄉推動老人居家照護,卻面臨種種文化上的衝擊與困難,義無反顧的精神值得大家為她起立喝采。 這本感人的書,像紀錄片如實的寫下一段段僅此一回的畫面;像故事書娓娓道來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更像攝影機四處獵取珍貴的達悟族的片段。在面對蘭嶼人最幽微黯淡的生命時,張淑蘭選擇讓生命被看見、被關懷、被珍惜。在一點一點的照護中,年輕護士為老人們重新點燃生命的喜悅,也讓和他一起工作的族人開始用愛與包容的態度來面對老與死的傳統禁忌。 在蘭嶼達悟族的傳統,照顧生病的老人會引來惡靈。一位年輕護士如何用拍紀錄片的方式,突破蘭嶼傳統的生死禁忌? 這是一本觸及生命與死亡,絕望與重生的書。故事的主角張淑蘭,是一位在蘭嶼出生長大的孩子,在回到故鄉推動老人居家看護時,所面臨的種種文化衝擊與困難。為了讓蘭嶼老人的處境被看見,他拿起攝影機開始拍攝紀錄片,克服種種困難與禁忌在當地訓練義工、創辦居家關懷協會,進而一步步改變蘭嶼老人的處境,也讓人重新認識蘭嶼的文化。 「攝影鏡頭,原本對許多達悟老人如同惡魔,但曾幾何時,卻成了扭轉命運的功臣。「在蘭嶼向人家要東西是非常丟臉、很卑賤的事,但是我沒辦法了,沒得選了,只能靠這種方式。至少可以讓我們有一點錢,如果早餐或是中餐還沒吃,還可請路過的小孩幫我們去買麵包什麼的,但沒錢就無法買麵包啊,八寶粥啊……。」 住在蘭嶼北面朗島部落,生病中風的謝阿公和失明的謝阿嬤是張淑蘭起心動念拍攝紀錄片的關鍵。有天他們主動請前來探望,愛攝影的居家護理師張淑蘭為他們拍些照,因為他們聽說有些人的照片經一些報章雜誌披露後,就會有善心人士捐款。 影像雖見證蘭嶼開放37年來的變化,特別是文明衝撞後的轉變,卻也破壞來自台灣「漢人」與達悟族的關係。老一輩的達悟人感到,到蘭嶼觀光的台灣遊客,帶著主流文化的優越感與價值觀,把達悟人的照片發布到外界,做不當的詮釋,讓他們因而受傷害。但是張淑蘭的攝影鏡頭讓他們放心,因為她超越一位醫療人員的身分,不只細心照顧老人也陪他們聊天,關心他們的生活起居,既像取悅老人的小孩,也像呵護他們的母親……」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當中有一句話:「當你真心想完成某件事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就像這位牧羊少年一路驚險重重又總能適時化險為夷,當張淑蘭迫切希望為家鄉老病者做事時,幫助的力量便齊湧入。 「我喜歡紀錄片這個東西,也開始慢慢知道我們的文化。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除了我沒有人會對這個領域有興趣,也許別人有興趣,但是受限語言的關係,沒辦法做得深入,所以我意識到自己在這樣的環境裡面,也正好有這樣的能力和機會去做一些事,我應該要把握。我可以留一些東西讓大家更清楚的知道達悟,回答很多人以前不太知道的一些事情。」 我們相信這本書不僅足以感動每一位醫護人員,也足以啟發每一位正在接受醫護教育的學生,我們更希望讓所有曾經認真思考過生命的人,能夠細細品味,藉由這本書找回最初的理想與盼望,讓生命和理念傳遞出去,讓世界有你而更加不同!

不是一本喜氣洋洋的書!除非,你能用關懷與疼惜的眼光來閱讀。 如果,你曾經被連加恩在非洲的故事所感動;那麼,你一定想為張淑蘭蘭嶼的鏡頭起立喝采! 我們希望讓所有曾經認真思考過生命的人,能夠細細品味;藉由這本書找回最初的理想與盼望,讓生命和理念傳遞出去,讓世界有你而更加不同! 你對蘭嶼的想像是什麼?藍天?碧海?丁字褲?有圖騰的獨木舟?對大部分的台灣人來說,蘭嶼是一個比鄉下更偏僻,比外國更陌生的異鄉。 書中的主角就像到非洲付出奉獻的連加恩一樣,張淑蘭,一位在蘭嶼出生長大的孩子,回到故鄉推動老人居家照護,卻面臨種種文化上的衝擊與困難,義無反顧的精神值得大家為她起立喝采。 這本感人的書,像紀錄片如實的寫下一段段僅此一回的畫面;像故事書娓娓道來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更像攝影機四處獵取珍貴的達悟族的片段。在面對蘭嶼人最幽微黯淡的生命時,張淑蘭選擇讓生命被看見、被關懷、被珍惜。在一點一點的照護中,年輕護士為老人們重新點燃生命的喜悅,也讓和他一起工作的族人開始用愛與包容的態度來面對老與死的傳統禁忌。 在蘭嶼達悟族的傳統,照顧生病的老人會引來惡靈。一位年輕護士如何用拍紀錄片的方式,突破蘭嶼傳統的生死禁忌? 這是一本觸及生命與死亡,絕望與重生的書。故事的主角張淑蘭,是一位在蘭嶼出生長大的孩子,在回到故鄉推動老人居家看護時,所面臨的種種文化衝擊與困難。為了讓蘭嶼老人的處境被看見,他拿起攝影機開始拍攝紀錄片,克服種種困難與禁忌在當地訓練義工、創辦居家關懷協會,進而一步步改變蘭嶼老人的處境,也讓人重新認識蘭嶼的文化。 「攝影鏡頭,原本對許多達悟老人如同惡魔,但曾幾何時,卻成了扭轉命運的功臣。「在蘭嶼向人家要東西是非常丟臉、很卑賤的事,但是我沒辦法了,沒得選了,只能靠這種方式。至少可以讓我們有一點錢,如果早餐或是中餐還沒吃,還可請路過的小孩幫我們去買麵包什麼的,但沒錢就無法買麵包啊,八寶粥啊……。」 住在蘭嶼北面朗島部落,生病中風的謝阿公和失明的謝阿嬤是張淑蘭起心動念拍攝紀錄片的關鍵。有天他們主動請前來探望,愛攝影的居家護理師張淑蘭為他們拍些照,因為他們聽說有些人的照片經一些報章雜誌披露後,就會有善心人士捐款。 影像雖見證蘭嶼開放37年來的變化,特別是文明衝撞後的轉變,卻也破壞來自台灣「漢人」與達悟族的關係。老一輩的達悟人感到,到蘭嶼觀光的台灣遊客,帶著主流文化的優越感與價值觀,把達悟人的照片發布到外界,做不當的詮釋,讓他們因而受傷害。但是張淑蘭的攝影鏡頭讓他們放心,因為她超越一位醫療人員的身分,不只細心照顧老人也陪他們聊天,關心他們的生活起居,既像取悅老人的小孩,也像呵護他們的母親……」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當中有一句話:「當你真心想完成某件事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就像這位牧羊少年一路驚險重重又總能適時化險為夷,當張淑蘭迫切希望為家鄉老病者做事時,幫助的力量便齊湧入。 「我喜歡紀錄片這個東西,也開始慢慢知道我們的文化。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除了我沒有人會對這個領域有興趣,也許別人有興趣,但是受限語言的關係,沒辦法做得深入,所以我意識到自己在這樣的環境裡面,也正好有這樣的能力和機會去做一些事,我應該要把握。我可以留一些東西讓大家更清楚的知道達悟,回答很多人以前不太知道的一些事情。」 我們相信這本書不僅足以感動每一位醫護人員,也足以啟發每一位正在接受醫護教育的學生,我們更希望讓所有曾經認真思考過生命的人,能夠細細品味,藉由這本書找回最初的理想與盼望,讓生命和理念傳遞出去,讓世界有你而更加不同! ~~~如果你曾經被非洲連加恩感動過,你一定會想為張淑蘭起立喝采~~~ 【張淑蘭自序】 出版社的朋友希望我幫這本書寫點什麼東西,然而我並不認為自己是主角,這一切都是上帝所成就的,而我所做的,不過是照著主替我安排的道路行去。如果真的要我說些什麼,我想謹將這本書獻給我摯愛的家人與一路上默默幫助我的許多朋友,更將它獻給上帝,因為祂是成就這一切事的源頭和幫助者。 「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堛漱j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聖經以弗所書三章20節) 回首來時路,我常常覺得這並非自己所預期要走的路,好像在我的生命中,已經有一位導演在安排、引導我走上這一條蒙福,但也困難重重的道路。當我在護理的工作上遇到瓶頸,想逃離那個環境時,居家護理計畫就在那時出現,我抱著暫時遠離工作環境的心情去參加了這個訓練,沒想到透過艾修女的居家護理訓練卻為我枯竭的生命注入了新的生命泉源,使我彷彿新生。回到蘭嶼推展這個業務之初,我也沒有預期這個業務會使我碰觸到自己生命裡潛藏的渴望,透過一個個無助但又急需幫助的個案,使我重新認識自己的價值與使命感,並藉由一群甘心付出,排除萬難且無怨無悔的義工,以及一群默默在背後支持我、鼓勵我、幫助我的朋友,造就了今天的我以及這個協會。 我真的覺得這不是我一個小小的弱女子能做得到的,特別在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臨到,又知道完全無法靠自己解決時,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將雙膝跪下,來到主的面前向祂傾心吐意,把一切的重擔、壓力帶到祂的面前,結果就看到最困難的事情一一解決了。誰能使人的心意改變呢!又有誰能使整個環境改變呢!我在這裡面最大的學習就是:「把重擔交給祂」。因為我知道這不是我自己愛做、想做的,而是祂要我做的工作,我只是一個順服主人吩咐我去做事的僕人,所以困難由主人解決,重擔有主人承擔,結果神所成就的,真的是超過我所求所想的。 當我有機會在各處與大家分享我的紀錄片與工作時,常從會後的討論與交談中看見許多的希望。唯願這本書能拋磚引玉,讓許多朋友也能找回最初的理想與盼望,在您的工作崗位上成為另一位艾修女散發光熱,把這樣的生命和理念傳遞出去,讓你的周遭因著有你而更加不同。 前言:張淑蘭的話 緣起:生命的氣味不息 卷一:動念 *拍我吧 (那是一對苦命夫妻,瞎眼婆婆和中風阿公的故事,因為想讓人看見他們生活的窘況,張淑蘭起心動念拍起紀錄片,希望能因此幫他們找到幫助。) *面對惡靈 (第一部紀錄片的幕後,蘭花的故事。起初為了拍片,淑蘭幾乎跪下來求蘭花的家人,因為拍攝將亡人在當地是很大的禁忌。) *去海邊走走 (許多族群都存在惡靈信仰,解釋蘭嶼的惡靈文化。) *我在這裡 (蘭嶼老人對下一代的重視,怕自己的靈魂壓到子孫的靈魂,就像電影《楢山節考》當中老人會去山上等死,是為了不佔用生活資源,還有族人對死的恐懼。) 卷二:決心 *選擇生命被看見 (《面對惡靈》播出後,張淑蘭面對各界質疑時心中的掙扎,到最後決定的心路歷程。對內,是觸犯禁忌,對外,無疑是把蘭嶼老人風燭殘年、悲慘的景象攤到陽光下。) *我還有救嗎? (悲憐上帝的兒女老人的故事,講需要被照顧的老人反而被遺棄在一旁,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張淑蘭對護理工作強烈的使命感之由來。) *老人是神的寶貝 (淑蘭與老人的感人互動,老與少共同面對生老病死) *坐在靠背石等妳來看我 (許多老人常巴巴等待張淑蘭的到來,等著等著,來不及再見一面便過世了) *拍紀錄片的護士 (護理工作與影像世界相結合,命運的奇妙安排。) 卷三:生力軍出現 *綠色奇蹟 (講蘭嶼的志工媽媽,背著老公、家人的反對,破除禁忌幫忙照顧老人,最後甚至與張淑蘭一起成立居家關懷協會。) *比坐在涼台吹風還快樂 *在廢墟中工作 (講居家關懷協會草創時期,到處搬家,曾在像廢墟一樣的地方辦公) *姊姊你離家太遠太久了 (原本張淑蘭一直要在台灣工作長達12年的大姊回鄉一起照顧老人,但姊姊一直沒答應,直到看見《面對惡靈》後,公共電視曾拍攝過這一段) *蘭嶼的呼喚 (居家關懷協會為了籌募資金,第一次跨海到台灣舉辦的大型募款活動,過程曲折艱辛) 卷四:遇挫 *回家真難 (講海洋阻隔造成的交通困難,回家不易,生病要外送也不易。) *在家鄉傳教最難 (聖經典故、還有許多文學當中皆有描述此狀況。雖然有義工了、有協會了,但仍有族人和家屬的質疑和反對,覺得協會光拿錢不做事) *好懷念從前 (有位義工表達因為有錢的介入,大家服務的心態就變質……工作的困難重重) *上帝不給錢,而是開路(就在快放棄的同時,信仰上的轉機為她帶來重生;張淑蘭克服困難的力量來源。) 卷五:最後別宿 *回首歸鄉路(回鄉之路的過程,求學,第一次回鄉後的失望、從居家護理再出發……. 張淑蘭的母語名字也從絢爛的『光之照耀』變成『沒有飯吃的人』) *帶我一起去祈禱(講張淑蘭的父母。她的父母對她影響很大,父親在蘭嶼是個傳奇人物。張淑蘭的父親與母親,二十年來每天晚上都牽手一起為小孩禱告,禱告他們能一一回家……) *越過惡靈(播出影片後這幾年的迴響,蘭嶼的改變。另外,蘭嶼人也渴望外界的尊重和了解,例如蘭嶼的孝順) *最後的別宿 (張淑蘭的新紀錄片,講獨居老人的快樂) *一個夢 一個心願(張淑蘭到台灣唸書進修、蘭嶼也即將由協力造屋的方式蓋一個老人聚會所。) 後記:世界是縮小還是放大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