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ine Catalog > Book
Check-outs :

我的未來自己寫:17歲資奧金牌少年,衝撞體制500天

  • Hit:181
  • Rating:0
  • Review:0
  • Trackback:0
  • Forward:0



  • Bookmark: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keepsite
  • Introduction
  • About Author
  • Collection(0)
  • Review(0)
  • Rating(0)

●17歲高中生追求國際資訊奧林匹亞金牌之夢,令人動容的真實故事。●當今台灣高中生第一手親身經歷,如何打造自己的課程表●詳述頂尖資奧選手奪得國際賽金牌的學習方法&備賽策略●成功申請美國第一流名校MIT的心法●敢於走不同道路:困境、夢想、成長,和父母師長的衝突,他如何看周遭的大人、同儕競爭、科學班、教育體制……●書中同時收錄2016年資奧銀牌余柏序的故事●喜歡電玩的孩子如何轉向程式設計的世界、資優生如何受到動漫畫的啟發●青年學子、父母師長、教育工作者必讀之一冊!從零到一,走不同的路,拿資奧金牌,進MIT!「騎士拔出石中劍,迎來的不是加油聲,而是排山倒海的鄙視和反對。我決定改變自己的命運,創造一個好故事,也鼓舞未來的我。」少年何達睿,就讀新竹科學園區實驗中學高中二年級時,代表台灣參加二〇一六年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獲得金牌,並獲得全球排名第八的佳績,是台灣有史以來參加該競賽次佳成績。之後進一步申請上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二〇一七年赴美成為大一新生。但是這看似輝煌順利的成績,其實是何達睿高一從資奧選訓營落選後,下定決心全力一搏,勇敢衝撞傳統教育體制所得到的結果。為此,他自己認真思考、計畫、準備,半夜三點起床打線上程式競賽,並一一和爸媽、導師、各科任老師溝通請求協調,過程中忍受各種不被理解看好的孤獨⋯⋯「我很困惑,為什麼一定要有成果才能開始支持我?所有人都很願意在我把一變成二的路上伸出援手,但是我從零變成一的過程才是最需要支持的啊!」何達睿一如我們身邊的國、高中孩子,喜歡打電動、看動漫。敢於放手一搏、走上與拚學測不同的道路,只為不讓生平第一次想全力追逐的夢想變成遺憾。走過孤獨但純粹的五百天,實現夢想清單。何達睿親筆寫下這段歷程的起伏轉折,獻給每一個曾為夢想執著、流淚、懷疑,但真心付出過的你。書中同時詳述何達睿準備資訊奧林匹亞競賽以及申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策略,建立起的思路SOP,以及在大賽/大考前如何鍛鍊身心,他甚至連血糖和壓力都仔細規畫思考過,非常值得家長和學子借鏡。推薦語小野(作家)、徐玫怡(作家)、唐宗浩(程式教師、獨立教育工作者)、陳乃綺(上尚文化創辦人,科普教育作家)、黃益中(高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賴以威(數學作家)戴志洋(資深黑客、PTT共同創辦人)感動推薦!「體制的形成有許多原因,大多數是由上而下的控制,所以要由下而上以一己之力衝撞體制,註定傷痕累累。但是只要不放棄,沒有屈服,傷痕結了疤,化成為一個又一個的勲章。」――小野(作家)「萬事起頭難,從零到一的距離,相當於從一到無限大。書中『所有人都很願意在我把一變成二的路上伸出援手,但是我從零變成一的過程才是最需要支持的啊!』可能是台灣許多逐夢少年的心聲。相信本書可以帶給許多人敢於『從零走到一』的勇氣,也讓父母師長們願意支持從零走到一的逐夢少年。」――唐宗浩 (程式教師、獨立教育工作者)「人生是一場沒有跑道的馬拉松,精彩的景色靠自己跑出來。」――陳乃綺(上尚文化創辦人、科普教育作家)「最近去幾所大學演講,都在反覆強調一件事:『我比別人會讀書』這件事情已經毫無意義了,因為我們的記憶力、運算能力,甚至是語言能力,早就無法超越我們口袋裡的手機。這個世界再也不需要被訓練成『機器』的人,再也不需要踩著他人往上爬。相反的,我們需要每個擁有得天獨厚之特異功能的人,一起合作,來實現未來世界的各種可能。本書之所以該被看到,是因為無論是比賽成績或MIT這個光環,都不足以詮釋一個人的價值。何達睿將自己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與大家分享,讓每一位讀者看到他努力的過程、看到達成目標的喜悅,也看到每個人的夢想終有一天會實現。每一位家長以及還在思考著自己未來的孩子們,都應該找一個週末下午,好好地享受這本書。」――戴志洋(資深黑客、PTT共同創辦人)「我很少佩服別人,但我真的打從心底佩服達睿,他是我見過最勇敢的人之一。為了他的夢想,他可以毅然決然放棄一切現今社會加諸在我們身上的觀念,打破常規,最終達成目標。當別人看到他胸前的金牌時,我卻想起他在成功背後付出的努力、承受的壓力和孤獨。他幾乎每天凌晨三點都要起來打比賽,他放棄了青少年時期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他背負著所有人的反對和責罵,獨自一人走在追夢的路上,這樣的環境擊垮了多少人的夢想,但他卻堅持下來,並且完成夢想。看著他的故事,我感觸很深,甚至數次落淚。追夢路上所曾經歷的阻礙,唯有親身經歷才能體會,但希望他的故事能鼓勵更多有夢想的人勇敢追夢。達睿或許比一般人聰明一點,但他能成功的關鍵絕對是因為他比別人努力,堅持得比別人久,既然他可以做到,那為什麼我們不行?」――荊姿芸(高中同班同學)「二〇一六年暑假,我將要升上高中,偶然間聽說了程式競賽。同一時間,不論是社群媒體還是竹科實驗中學官網上,都可以看到達睿學長獲得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金牌的新聞,充滿好奇心的我透過社群媒體找到達睿學長,請教了一些資訊競賽的問題,學長回答完後,還好心地附上了國際資奧的出題準則給我,只不過我當時完全看不懂。接下來的一個月,我把所有的空閒時間都用在學習資訊競賽的新知識。這段期間,達睿學長曾在我們班上分享他的比賽經歷,最吸引我的莫過於國內針對奧林匹亞競賽入選和奪牌的大學保送制度,對我這種學測成績沒救的人來說,如同救命仙丹。從此達睿學長成為我信仰的唯一真神,我強烈地想成為一個和學長一樣厲害的人。也因為這股力量,讓初入程式競賽圈的我竟然誤打誤撞,進了校隊之後,又打進資訊學科競賽的全國賽。全國賽之前,達睿學長向學校爭取到幫我和另一位也進入全國賽的學長培訓的機會。每一次培訓中,他都盡力把最多的程式和比賽知識傳授給我們。我在一場場的比賽中逐漸成長,在選訓營中不斷地向其他的強者們請教,最後以第四名的成績從選訓營結業,進入二〇一七年資奧國家代表隊,最後拿下銀牌。雖然我和達睿學長的能力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但我現在的成果遠遠超越一年前的自己所能想像。達睿學長讓我看見強者的風範,他努力把他的能力和經驗傳承給後輩們。我能有現在的一點點成績,學長絕對功不可沒。謝謝學長成為我努力時指引我方向的那顆閃亮星星,我一定會把你帶給我們的一切,在實驗中學繼續傳承下去。」――蘇柏瑄(高中學弟)

●17歲高中生追求國際資訊奧林匹亞金牌之夢,令人動容的真實故事。●當今台灣高中生第一手親身經歷,如何打造自己的課程表●詳述頂尖資奧選手奪得國際賽金牌的學習方法&備賽策略●成功申請美國第一流名校MIT的心法●敢於走不同道路:困境、夢想、成長,和父母師長的衝突,他如何看周遭的大人、同儕競爭、科學班、教育體制……●書中同時收錄2016年資奧銀牌余柏序的故事●喜歡電玩的孩子如何轉向程式設計的世界、資優生如何受到動漫畫的啟發●青年學子、父母師長、教育工作者必讀之一冊!從零到一,走不同的路,拿資奧金牌,進MIT!「騎士拔出石中劍,迎來的不是加油聲,而是排山倒海的鄙視和反對。我決定改變自己的命運,創造一個好故事,也鼓舞未來的我。」少年何達睿,就讀新竹科學園區實驗中學高中二年級時,代表台灣參加二〇一六年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獲得金牌,並獲得全球排名第八的佳績,是台灣有史以來參加該競賽次佳成績。之後進一步申請上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二〇一七年赴美成為大一新生。但是這看似輝煌順利的成績,其實是何達睿高一從資奧選訓營落選後,下定決心全力一搏,勇敢衝撞傳統教育體制所得到的結果。為此,他自己認真思考、計畫、準備,半夜三點起床打線上程式競賽,並一一和爸媽、導師、各科任老師溝通請求協調,過程中忍受各種不被理解看好的孤獨⋯⋯「我很困惑,為什麼一定要有成果才能開始支持我?所有人都很願意在我把一變成二的路上伸出援手,但是我從零變成一的過程才是最需要支持的啊!」何達睿一如我們身邊的國、高中孩子,喜歡打電動、看動漫。敢於放手一搏、走上與拚學測不同的道路,只為不讓生平第一次想全力追逐的夢想變成遺憾。走過孤獨但純粹的五百天,實現夢想清單。何達睿親筆寫下這段歷程的起伏轉折,獻給每一個曾為夢想執著、流淚、懷疑,但真心付出過的你。書中同時詳述何達睿準備資訊奧林匹亞競賽以及申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策略,建立起的思路SOP,以及在大賽/大考前如何鍛鍊身心,他甚至連血糖和壓力都仔細規畫思考過,非常值得家長和學子借鏡。推薦語小野(作家)、徐玫怡(作家)、唐宗浩(程式教師、獨立教育工作者)、陳乃綺(上尚文化創辦人,科普教育作家)、黃益中(高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賴以威(數學作家)戴志洋(資深黑客、PTT共同創辦人)感動推薦!「體制的形成有許多原因,大多數是由上而下的控制,所以要由下而上以一己之力衝撞體制,註定傷痕累累。但是只要不放棄,沒有屈服,傷痕結了疤,化成為一個又一個的勲章。」――小野(作家)「萬事起頭難,從零到一的距離,相當於從一到無限大。書中『所有人都很願意在我把一變成二的路上伸出援手,但是我從零變成一的過程才是最需要支持的啊!』可能是台灣許多逐夢少年的心聲。相信本書可以帶給許多人敢於『從零走到一』的勇氣,也讓父母師長們願意支持從零走到一的逐夢少年。」――唐宗浩 (程式教師、獨立教育工作者)「人生是一場沒有跑道的馬拉松,精彩的景色靠自己跑出來。」――陳乃綺(上尚文化創辦人、科普教育作家)「最近去幾所大學演講,都在反覆強調一件事:『我比別人會讀書』這件事情已經毫無意義了,因為我們的記憶力、運算能力,甚至是語言能力,早就無法超越我們口袋裡的手機。這個世界再也不需要被訓練成『機器』的人,再也不需要踩著他人往上爬。相反的,我們需要每個擁有得天獨厚之特異功能的人,一起合作,來實現未來世界的各種可能。本書之所以該被看到,是因為無論是比賽成績或MIT這個光環,都不足以詮釋一個人的價值。何達睿將自己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與大家分享,讓每一位讀者看到他努力的過程、看到達成目標的喜悅,也看到每個人的夢想終有一天會實現。每一位家長以及還在思考著自己未來的孩子們,都應該找一個週末下午,好好地享受這本書。」――戴志洋(資深黑客、PTT共同創辦人)「我很少佩服別人,但我真的打從心底佩服達睿,他是我見過最勇敢的人之一。為了他的夢想,他可以毅然決然放棄一切現今社會加諸在我們身上的觀念,打破常規,最終達成目標。當別人看到他胸前的金牌時,我卻想起他在成功背後付出的努力、承受的壓力和孤獨。他幾乎每天凌晨三點都要起來打比賽,他放棄了青少年時期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他背負著所有人的反對和責罵,獨自一人走在追夢的路上,這樣的環境擊垮了多少人的夢想,但他卻堅持下來,並且完成夢想。看著他的故事,我感觸很深,甚至數次落淚。追夢路上所曾經歷的阻礙,唯有親身經歷才能體會,但希望他的故事能鼓勵更多有夢想的人勇敢追夢。達睿或許比一般人聰明一點,但他能成功的關鍵絕對是因為他比別人努力,堅持得比別人久,既然他可以做到,那為什麼我們不行?」――荊姿芸(高中同班同學)「二〇一六年暑假,我將要升上高中,偶然間聽說了程式競賽。同一時間,不論是社群媒體還是竹科實驗中學官網上,都可以看到達睿學長獲得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金牌的新聞,充滿好奇心的我透過社群媒體找到達睿學長,請教了一些資訊競賽的問題,學長回答完後,還好心地附上了國際資奧的出題準則給我,只不過我當時完全看不懂。接下來的一個月,我把所有的空閒時間都用在學習資訊競賽的新知識。這段期間,達睿學長曾在我們班上分享他的比賽經歷,最吸引我的莫過於國內針對奧林匹亞競賽入選和奪牌的大學保送制度,對我這種學測成績沒救的人來說,如同救命仙丹。從此達睿學長成為我信仰的唯一真神,我強烈地想成為一個和學長一樣厲害的人。也因為這股力量,讓初入程式競賽圈的我竟然誤打誤撞,進了校隊之後,又打進資訊學科競賽的全國賽。全國賽之前,達睿學長向學校爭取到幫我和另一位也進入全國賽的學長培訓的機會。每一次培訓中,他都盡力把最多的程式和比賽知識傳授給我們。我在一場場的比賽中逐漸成長,在選訓營中不斷地向其他的強者們請教,最後以第四名的成績從選訓營結業,進入二〇一七年資奧國家代表隊,最後拿下銀牌。雖然我和達睿學長的能力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但我現在的成果遠遠超越一年前的自己所能想像。達睿學長讓我看見強者的風範,他努力把他的能力和經驗傳承給後輩們。我能有現在的一點點成績,學長絕對功不可沒。謝謝學長成為我努力時指引我方向的那顆閃亮星星,我一定會把你帶給我們的一切,在實驗中學繼續傳承下去。」――蘇柏瑄(高中學弟)
何達睿「比起資奧金牌,我更希望人們記住我,是因為這個人有決心!」1999年生,畢業於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級中學科學班,2016年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金牌(全球排名第八),目前就讀於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走過笑淚交織、高低起伏的五百天追夢之旅,達睿寫下這本書,希望將自己青春期這場最純粹熱血的戰鬥故事記錄下來,鼓舞更多人勇敢追夢。
【自序】五百天追夢之旅
三年前,我還是一位十分普通的高一學生。曾經的國中小屁孩,正一點一滴地過渡成所謂的「乖巧好學生」。學期成績單上,班任導師給的評語:「個性耿直」,寫的其實是我常把老師當同學,口無遮攔、有話直說,跟老師的對話十分活潑,卻又常無意間踩到「頂撞師長」的那條紅線。「學業優良、認真負責能力佳」,其實是一位還沒看見人生志向的小高一,卻又某種程度上相信這個升學主義的體制,能指引出通往某處的道路;其實是我敷衍也好、熬夜也罷,為了一張總是班排前十但不曾前三的成績單,總是想辦法在最後一刻趕上死線(deadline),最後一個週末開始讀段考。以上特質都十分常見,因此無法準確地詮釋我這個人;最能定義我自己的,其實是一顆熱愛資訊和好故事的心。
為什麼故事主角總是能堅持信仰?我很喜歡看日本動漫畫:不管是血脈賁張的戰鬥場景,還是酸酸甜甜的校園戀愛,還是光怪陸離的異世界生活,我都能看得很開心。不過,雖然動漫作品的種類這麼多,我打從心底欣賞好故事的原因,不外乎一個問題:「為什麼主角總是能夠那麼勇敢地堅持自己的信仰,那麼勇敢地實行自己認為對的事物?」學業方面,我表現最突出的科目是資訊。從小學六年級組裝電腦的興趣開始,我對資訊的熱情就不曾減少過。進國中後,我發現自己在程式設計方面的天分,國三時拿過「網際網路程式設計全國大賽」(NPSC)國中組全國第一名。這個天分也讓我在二〇一五年「台灣資訊奧林匹亞選訓營」(TOI)海選時,寫出一支隨機正確率百分之五的程式,並在嘗試二十幾次之後,成功騙到了足以錄取TOI第一階段的分數,但它卻沒能帶我走得更遠。
第一次,我聽見了時間侵蝕夢想的聲音二〇一五年三月二十九日下午兩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TOI第一階段結訓。依照慣例,每年的這個時候,教室的桌子總是會被拼在一塊,好讓裝著十八吋總匯披薩的紙盒有地方放。紙盒中的三十塊披薩,大小一致,命運卻不盡相同:其中有十二塊披薩,會被熱騰騰地吃光,並且有一兩小片會在愉快的談笑聲中從口中溜出;另外有十七塊披薩,會剩下一半以上,吸收選手寒冰般的沮喪心情後,冷掉,被扔進垃圾桶;最後的那一塊披薩,連續七十分鐘躺在我的筆電散熱口旁,冷也不是,熱也不是,維持著一種曖昧不明、五味雜陳的溫度。而這塊披薩旁邊的我,盤坐在教室的角落,任由耳機中的鄉愁歌曲帶著雙耳流浪,任由目光隨著網址列上的游標閃爍。「滴答。」忽地,沒有半點鄉愁的聲音響起。我的意識驟然被拉回螢幕上——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的官方網站。披薩從手中的紙盤滑了出來,正好接住簌簌落下的眼淚。「滴答、滴答。」眼光掠過官網金牌榜上陳伯恩學長的名字時,它又響了起來。第一次,我聽見了時間侵蝕夢想的聲音。
這個夢想,有保存期限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簡稱IOI或「資奧」)是高中限定的比賽。換言之,這個夢想,是有保存期限的。高一的嘗試,在七十分鐘前已化為烏有;高三那一次,勢必受到師長和升學壓力的阻撓。因此,我只剩下一次機會。下次不成,夢想過期了,留下的將只有遺憾——終身無法挽回的遺憾。意識到這點,我做了這輩子至今最危險,但也最高貴、最偉大的決定:「我要當上國手,拿金牌,然後上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名為人生的作答紙上,我寫下了一段五百天長的證明,給出了答案。五百天後,得到答案的那一天,我內心決定要寫一本書。人們問我,為什麼要寫書?為什麼不在錄取MIT之後,讓自己放個長假直到八月出國?我當然想啊!你問任何一個有大學念的高三生,他們都想讓自己放空一陣子。就連MIT入學審查委員會的官網,都叫我們要「好好享受高三生活」了。那麼,為什麼要寫書?
金牌背後的五百天追夢之旅沒事找事做?難道我不用為在美國的生活做準備?尤其是我這一口菜英文,黑人白人聽了都會滿頭問號。批判體制,改變社會?拜託,一個連投票權都沒有的高三生,話語的分量有沒有電視台名嘴的百分之一都不知道。不過,我還是會在書中捍衛我認同的價值。想留名青史?哈哈,就連寫程式寫了五年的我,都不知道十年前台灣資訊奧林匹亞的國手是誰,不消幾年,「何達睿」三個字就只會剩下9 Byte(九個位元組)的分量了。推廣競技程式、資訊奧林匹亞?或許吧。現在台灣資訊教育貧乏,可能大多數人連一個中文字佔三個位元組(UTF|8編碼格式)都不知道,寫書也是我所能盡的最大努力了。但你知道最重要的是什麼嗎?其一,我不能浪費這個好故事。我國二的時候,初學程式兩個半月,就拿下全國第三名。那時,我發現了自己的天分所在,就好像騎士拔出了石中劍。但是,當我高一下定決心想要拚資奧金牌時,排山倒海而來的竟不是加油聲,而是冰冷得近乎鄙視的眼神。騎士想要為理想和夢想而戰,身邊的人卻不支持。我不甘願,出生以來的第一個夢想,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被時間侵蝕、腐敗,到了高中畢業的時候,剩下再也無法挽回的遺憾。我跑遍每一個科任老師的辦公室,求他們讓我請假備賽,或是少考幾次小考;我好幾次鼓起勇氣走進父母臥室,求他們放手一陣,讓我自己做主一年。就像日本動畫《鋼之鍊金術師OP4 - Period》中所說:「不在乎來自現實的異樣眼光/也要向前對抗的勇氣/並以悲憤的力量改變/即將來到身邊的命運」。我咬牙打過一場場的硬仗,勝場數逐漸累積,周遭人們的態度也從反對轉為祝福、轉為支持、轉為看好。騎士超群的實力,終於使身邊的人都信服他。於是騎士乘載著眾人的期盼,邁向最終頭目戰。待頭目戰開打,騎士屈居下風。他的血量所剩無幾,幾乎要放棄。但是,觀眾席上震耳欲聾的加油聲,讓騎士找回信念,並在最後一刻使出致命一擊,拿下了勝利。我站在國際資奧的頒獎台上,全場所有人都看著我胸前的金牌,卻只有我看得見金牌背後,耀眼的五百天追夢之旅。我看過夠多的動漫畫,足以衡量這個故事有多精采。而且不管是小頭目戰或大頭目戰,我經歷的都是超級緊張刺激的「最後一刻逆轉勝」——剛好可以拍成兩季。我打從心底知道,我不能讓這個故事隨著我的消逝而消逝。我必須對它負起責任。其二,我不願再成為下一個追夢人的絆腳石,而是墊腳石。一度,全世界都對我投下反對票,追逐夢想的初心傷痕累累,流乾了最後一滴血與淚。但我的心仍堅持著、發亮著,我發誓:「如果有今天,我絕不能再成為下一個追夢人的絆腳石。」摘金之後,我有幸認識不少有天分的學弟,也有幸以「前國手」的身分回到台灣資奧選訓營授課。看著許許多多與我相似的人生旅程,我無從知道他們承受了多少張反對票。但我知道,這次,我能助他們一臂之力。二〇一七年四月,當我指導的學弟蘇柏瑄入選資奧國手、在八月得到資奧銀牌,我才能開始說服自己,曾經那麼地痛,值得。這本書出版的那一天,這趟追夢之旅,將畫下階段性完美的句點。而我的人生,將在地球彼端展開新的一頁。未來,我或將遇到挫折,感到灰心喪志。但是,當我回頭望向時間軸的彼方,這個一生僅此一次的旅程,必將再次鼓舞那時的我,讓他和現在的我一樣,感動落淚。
那時的我,一定會再次鼓起勇氣,朝著時間軸的此方繼續邁進,實踐我在MIT申請書中寫下的最後一句話:
「I will make the best of my life to create more great stories.」(我將窮盡一生來創造更多好故事。)
推薦語自序――五百天追夢之旅序曲――接觸程式設計和程式比賽A_五百天之前電競選手&跑跑卡丁車/電腦、鋼琴、圍棋/科普閱讀及競賽數學/英語學習/日本動畫/小六的創傷/寫一張卡片,給十年後的自己B_五百天之戰B1_內心的轉折B2_像動畫人物一樣精采B3_三場戰鬥B4_五個一百天C_我看到的事情C1_對觀念和制度的思索C2_對人的思索D_申請MIT心法為什麼決定赴美念大學?/申請MIT的時間規畫/成功申請美國名校的策略E_我的學習方法&備賽策略(邁向頂尖資奧選手)E1_簡介資訊競賽E2_長期準備與練功E3_考古模擬賽和思路的SOPE4_選手的六大哀號&解決方法E5_程式模板E6_最後關頭衝刺附錄1_資奧隊友余柏序的故事附錄2_他們眼中的何達睿 達睿媽媽_到底是誰輸不起?達睿爸爸_陪伴比我優秀的兒子一起成長高中導師林淑真_遇見一位勇敢的孩子資訊室主任蔡明原_「毫不費力」背後的過人努力

Must Login
Must Login
Must Login
Must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