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太陽科學 : 一千五百萬度的探索之旅

  • 點閱:89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囊括你我鍾愛的一切。這不是萬有理論。這是太陽科學。不是燃燒,並非火球。更別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太陽距離地球一億五千萬公里,核心有一千五百萬度,它的活動更是宰制了全太陽系的命運——自形成之初,地球複雜生命體的出現,到恆星壽命的盛大終結。太陽不只發射耀眼光線,更是一種隱形奇觀的起源:太陽風,由磁場挾帶的電離粒子,以每秒數百公里的高速擴張,像一層透明的球體,壟罩到冥王星軌道之外數倍的距離——太陽的勢力圈,無遠弗屆。而太陽的影響則近在眼前,地球生物幸運受地球磁場與大氣的保護,能倖免於太陽拋出的高能輻射的侵襲。但人類若想如伊隆.馬斯克與史蒂芬.霍金的遠見般,踏出地球的舒適圈,擴張成跨行星文明:無論是重返月球、移民火星,或到小行星帶採礦,就得先摸清太陽善變的脾氣──「太空天氣」,才能規劃平安旅程。老祖先看待太陽的眼光是直覺、詩意且天真的。但近代物理的突飛猛進,解答了天文學家長久以來觀測到的現象,往日的困惑疑難也漸露曙光。我們對太陽這顆「單純的大火球」也徹底改觀,變得科學且精準,原來太陽深具「內涵」更兼具神祕之美。本書《太陽科學:一千五百萬度的探索之旅》作者葛琳,就是致力運用先進的太空科技(和一些匠心獨運的老科技)來一層層揭開太陽之謎的一名天文物理學家。或是如他們比較愛自稱的:太陽科學家。 集結整個科學界之力,我們如今明白了太陽核心如何進行核融合(這人類夢寐以求、試圖在地球上模倣的潔淨能源),但在那兒產生的光子卻命運坎坷,要在煉獄一般的稠密內部,歷經十七萬年的隨機衝撞才能逃脫;太陽的磁場更是最嘆為觀止的研究題材,強大、多變又複雜。神出鬼沒的太陽黑子、擾亂彗星尾巴的太陽風,甚至太陽系中最大的爆炸:太陽閃焰與日冕物質拋射,磁場都是幕後的元兇。就在人類越來越理解太陽的過程中,太陽仍不時發出突襲的怪招,更加令人迷惑卻也感到無比新奇。 雖然在充滿奇觀的廣袤宇宙中,客觀上太陽是顆各項條件中庸的恆星。但值得強調的是,也正是因為如此,複雜的生命現象、以至於能理解太陽自身的高等智慧才得以在地球上出現。人類的無盡好奇心,終究讓太陽獨一無二了起來!圍繞太陽科學,本書精心帶領讀者循序漸進、激盪腦力,一覽這顆恆星的美麗與狂野、浩瀚與簡潔。

作者簡介葛琳Lucie Green天文物理學家,任職於倫敦大學學院穆勒太空科學實驗室,專精太陽物理。她經常於BBC科學節目《觀星現場》、《今日》、《無限猴籠》、《BBC早餐》和《仰望夜空》節目中與觀眾、聽眾分享和解說最新的天文資訊。葛琳曾與NASA等太空機構合作,並參與ESA的「太陽軌道載具」(Solar Orbiter, SolO)計畫,此計畫將發射一具繞太陽運行的探測器,逐漸將它調動到比水星更接近太陽軌道上進行觀測。2009年,葛琳獲頒皇家學會的Kohn獎,以肯定她傳播科學、提升公眾科學認知的貢獻。目前葛琳是倫敦科學博物館諮詢委員,以及大眾天文協會的首席天文學家。譯者簡介吳鴻從事資訊業,曾兼任講師、口譯員、廣播節目主持人、網站管理員。譯有《布羅卡哪裡去了?》、《化身博士》、《物理之演進》、《夏之門》、《滾石家族遊太空》、《IC雙雄》、《葛洛夫給你的一對一指導》等書。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