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感恩」為基礎,鋪陳製香的歷史與過程
小鎮裡,工藝傳承者流著汗水,甘願做歡喜受,在老天爺的蔭顧與眾人牽成下,日益茁長。
世界上沒有不辛苦的事情;世界上也沒有不勞而獲。阿嬤懷抱著感恩的心,娓娓道來三個兒子從事傳統製香的過程。
傳統製香大多以家庭即工廠的形式作業,很少會發展成大型的工廠,新港伍蓮香公司,不僅將傳統製香作成開放式的觀光工廠,還建造了一座製香博物館。
以「感恩」為基礎,鋪陳製香的歷史與過程
小鎮裡,工藝傳承者流著汗水,甘願做歡喜受,在老天爺的蔭顧與眾人牽成下,日益茁長。
世界上沒有不辛苦的事情;世界上也沒有不勞而獲。阿嬤懷抱著感恩的心,娓娓道來三個兒子從事傳統製香的過程。
傳統製香大多以家庭即工廠的形式作業,很少會發展成大型的工廠,新港伍蓮香公司,不僅將傳統製香作成開放式的觀光工廠,還建造了一座製香博物館。
作者簡介黃惠鈴臺灣師大圖文研究所畢業。致力為孩子編、讀、寫書,所編的圖書曾獲五座金鼎獎、誠品年度最佳編輯獎;個人曾獲國立編譯館優良漫畫(腳本)首獎、信誼基金會圖畫書獎、耕莘文學獎等。著有《我家的隔壁的隔壁》、《造夢築屋的建築師》、《蔬菜的島》、《總舖師大辦桌》、《那一年我們一起打棒球》、《天生好腳》、《吵翻天的嘰哩咕嚕班》、《台灣欒樹和我的朋友們》等書。
繪者簡介林藝軒出生於宜蘭,在台北唸書與工作,隨後又到高雄參加人才回流計畫,復興美工雕塑組畢業。從事過飾品設計與文創相關工作,經營過一間小雜貨店,現定居於宜蘭。晴耕雨讀,喜歡種香草與多肉植物,和兩隻貓、一隻狗一起生活,創作繪本,刊物插畫,期待能用創作讓自己成長,也期待有更多的作品可以跟大家分享。
序黃惠鈴與新港香藝多年的友情,緣起於多年前發願帶媽媽到新港進香住了他們的民宿,沒想到從此成為一起逐夢的朋友。製香是一項極為傳統的產業,在台灣一般以為「香」就等於是宗教的附屬品,在日本京都,卻是年輕人喜歡的時尚產物,將香的味道與氛圍,提升為「香道」。多年來一直專注於文化繪本的書寫與編輯工作,希望能盡己之力將這些值得傳承下去的題材轉化成繪本題材累積出版。新港香藝雖是私人產業,但他們兄弟同心,兄弟姐妹相互扶持,以及勞苦功高的阿嬤,以用心創新與同心,共創家族與事業得,其事蹟令人感佩。這本書,我以「感恩」為主要軸心,將製香的過程以及一個傳統產業的創業精神融入,期望透過簡潔的文字,展現台灣勤奮、知足、家族凝聚的精神。
林藝軒感謝天,感謝地,感謝一切,這是作者惠鈴姐在書中的開頭,也是我心中最想跟聯經出版公司與香藝文化說的話。2014年的冬天剛搬回宜蘭想要專心從事創作,這是我夢想與計畫很久的事,但對於喜歡或特別在意的事,總是免不了讓人煩惱與緊張,在我不知道該怎麼繼續堅持下去時,參與了這本書的製作。我的父親是一位很棒的佛像雕刻師,從小看著爸爸創作佛像,所以對於傳統習俗與信仰非常感興趣,同時,我又是個鄉下孩子,是個懷念舊物的人。透過這本書的繪製,我想記錄一些以前的事物,關於生活的文化。為了這繪本,我們一起參觀了新港、北港的媽祖廟、香藝文化館,還有香藝文化陳家,第一次創作的繪本,就跟這美好的文化相關,覺得是媽祖婆給我很好的機會,也希望透過這本繪本,讓大家更家瞭解,關於香與信仰的文話,更希望自己也能像這家族一樣,堅持做好香的精神,把傳統的文化用心的創作方式繼續傳承下去。
每天一早,阿嬤都會點一炷香,祈求與感謝……女人就像一粒種子,嫁到這裡,就在這裡落地生根。孩子一個一個出世,老天爺有保佑,老伴辛勤的務農,雖然是看天吃飯,也和樂知足。種子需要陽光、水和養分,阿嬤感謝這塊土地,稻子長得好、種的瓜也很甜、飼養的小雞也一代傳一代,有時候還有營養的雞蛋可以販售貼補家用。小孩放學也幫忙飼養牛、羊,一代傳一代的牛、羊,還可以販售貼補家用。全家人同心協力,汗水讓作物豐收,也讓家人溫飽。
全家人偶爾一起出門,摩托車很小、也很擠,可是風一吹過來,就是很涼爽的味道。這裡有條熱鬧的街,街上經常湧入進香的信眾,然後也在這裡吃吃東西、逛逛街。他們到這裡祈求或答謝,點了香之後,將祈願託付給媽祖婆,心裡的踏實讓人充滿了希望。
那一年,她為孩子各點上一炷香,送他們的父親遠行。從此孩子們沒有父親陪伴,而前方的路卻還很長遠。阿嬤對她的兒子說:「廟前那條四通八達的路,生生不息,人只要肯做,都會出頭。」三個兒子說:「媽,我們會一起把家扛起來,您不用擔心!」「我們只要努力習得一技之長,就能走得踏實!」「兄弟同心,就沒有什麼好怕的!」
後來,孩子們遇到了貴人,將製香的技術教給了他們,全家人投入家庭製香。一起為未來打拼。雖然家中每天都會捻香祈天祭祖,但也是開始製香之後,阿嬤才知道「香」不僅是用來拜拜祈福,更是藉由裊裊香煙將我們的祈願上達天聽。
細細的一枝香,充滿無限的期望,讓家家戶戶的心靈得以安定。
有的人,透過香,虔誠的祈禱。有的人,因為香,得到了安慰。有的人,因為香,創造了希望。阿嬤一家,一開始的時候,以製作香環起家,客廳即工廠;全家人一邊聽著收音機或電視傳來的聲音,手一刻都沒有停歇。一圈又一圈的香環,是圓滿也是希望,將全家人圈在一起。
「先將要出貨的部分裝上車吧!」阿嬤說:「香環又稱『環香』。」製作步驟:配料、攪拌、壓料、成型、曝曬、試燃、套線、包裝。
「媽,你的腰已經那麼痛了,去休息一下吧!」兒子心疼的提醒,阿嬤手還是不停歇。製香是一件相當辛苦的工作。阿嬤說:「雖然現在工廠請了很多人,但是只要我還能活動,我也要繼續幫忙!」製香的工夫都是經年累月的經驗累積。「我們要遵古法製,使用香辛類中草藥、檀香、沉香來做香。」「研發健康安心香品是我們的責任,才能讓消費者用的安心。」「所以我們要堅持用心、安心與創新!」三位兒子討論著。
阿嬤的三個兒子一起製作、研究,工廠裡還聘請了多位老師傅一起幫忙,工廠的規模越來越大,也給小鎮帶來了許多工作機會。
製香有九個步驟:一、沾: 香蕊浸水。二、搓:讓竹枝均勻裹上粘粉。三、浸:打底後浸水。四、展:將香束展開成扇形,上香料粉。五、掄:轉動香枝,讓香料粉均勻黏附於香枝上。六、扌切:將多餘的香粉抖掉。七、晾:將做好的香晾曬。八、染:香腳染成紅色。九、曬:將染紅的香腳和香肉曬到全乾。
製香的原料大多是採集自天然的產物。選擇天然、品質良好的沉香、檀香以及辛香類中草藥,經過研發調製,香味不僅清新芳香,更能讓人心神舒緩。「香腳」則用精選過的竹枝; 在裁製過程中,每一根都需粗細均勻、硬度高。
「這工作要有年輕人肯學,才能傳承。」阿嬤心疼兒子們,卻也期盼有更多年輕人願意來投入這工作。阿嬤怎麼都沒想到,她的兒子不僅投入製香的工作,還在這裡建造了博物館,讓大人小孩知道「香」的文化。現在,博物館每天都有好多的遊客。
三個兒子,將大家環繞一起,就像一圈又一圈的香環,匯集了許多人的力量與期望,在這裡傳承了這個文化。阿嬤的心滿滿的感謝,感謝生命中經歷的每個人、感謝來到「香藝」的大人和小孩。阿嬤更感謝他的兒子們,在她落腳的地方開枝散葉。「啊,土地的香味,家的香味,還有香的香味,都香。」她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感謝媽祖……」「感謝祖先……」
在老房子前,與兒孫們聊起這五十多年的歲月,月亮並不是每天都那麼圓、那麼亮,但阿嬤相信,老天爺都有聽到她的祈求,這分幸福,阿嬤心滿意足。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