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煙硝與流離中誕生的文學眷村是一種存在的不存在,是一種不曾消失的消失 眷村文學自一九七○年代萌芽發聲起,至一九八○年代眷村二代作家於文壇上曾喧譁一時。再至九○年代逐漸銷聲匿跡,一路走來,在「臺灣文學史」上,已經留下不可磨滅的深刻痕跡。 臺灣當代的文學發展史,實與戰爭的硝煙,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一九四九年以來,台海戰雲密布的背景及動盪的局勢,交織成一個苦難和壓抑的特殊年代,隔海交鋒的國共雙方,除了兵戎對峙之外,更是一場意志的抗衡。彼時,枕戈待旦的國軍,建構起筆與槍的隊伍,不少有志之士,用紙與筆點燃了他們心底熊熊的文學烈火。 這支槍與筆的隊伍裡,從詩歌、散文到小說,誕生了許多耀眼的寫手。詩人的隊伍中,被譽為「詩壇鐵三角」的洛夫、張默、瘂弦,所創辦的《創世紀》詩刊,最教人刮目相看,影響臺灣詩壇的走向逾一甲子。此外,傑出的小說與散文大家,從司馬中原、朱西甯、管管,到袁瓊瓊、蘇偉貞、朱天心、張啟疆等,書寫眷村生活的各個面向,為眷村文學陸續立下了功不可沒的豐碑。《眷村》雜誌採訪了這些眷村文學作家,寫出其現身說法的生命故事,由「聯合文學出版社」集結成書,為這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記錄了文學家的心路歷程。
主編簡介 眷村雜誌 全國眷村文化保存聯盟(簡稱眷盟)於103年10月成立,由全臺各地的眷村文化保存工作者共同組成,109年4月正式向內政部登記核准為社團法人,並發行《眷村雜誌》。《眷村雜誌》為半年刊,迄今發行六期,我們期望在全臺眷村拆除殆盡之時,仍能凝聚眷村人的情感,重新喚起眷村人對眷村的記憶,以及它背後的血淚史,尤其是希望年輕的世代,對台灣這段珍貴的歷史,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全國眷村文化保存聯盟臉書:www.facebook.com/groups/804791536249678/ 撰稿人簡介 張夢瑞 新聞人。愛音樂、電影、文學。曾任職《中國時報》、《民生報》記者多年,獲「吳舜文新聞獎」。報導作品(何處是兒家)、(小丑)曾被改編為電影及電視劇。擅長說故事,對上海、香港、臺灣的國語老歌,下過深厚功夫蒐集及鑽研,長期在電台主持《老歌曲•舊時情》節目。著有《金嗓金曲不了情》、《吃點子的人》、《我把English獻給你》、《林旺與馬蘭的故事》(皆為聯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