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ine Catalog > Book
Check-outs :

給青年科學家的信= : Letters to a young scientist

  • Hit:176
  • Rating:0
  • Review:0
  • Trackback:0
  • Forward:0



  • Bookmark: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keepsite
  • Introduction
  • About Author
  • Collection(0)
  • Review(0)
  • Rating(0)

兩屆普立茲獎得主,哈佛大學終身教授 美國當代重要生物學家,《社會生物學:新綜合理論》作者 愛德華‧奧斯本‧威爾森2013年最新暢銷書 將六十年學思歷程化為二十篇給所有年輕人的書信 讓讀者全面而深入地了解科學之路的挑戰與樂趣。

  無論是有志於投身科學領域的年輕學子,或者剛剛踏上這條崎嶇道路的新生代研究者,譽滿全球的生物學家威爾森將會告訴你,如何在這條路上走得順利,走得長久,走得快樂。
  這二十封信完整呈現了威爾森對於科學之道的洞見哲思,他將童年時代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和自省經驗融入信中,與讀者分享年輕科學家面對學術聖杯時的喜悅激動,同時揭示了走向聖杯之前應該跨越的障礙──最大的考驗是你融會貫通的能力。
  威爾森在頂尖學府任教六十年,見過數以千計的年輕科學家,深厚的教學經驗讓他獲得結論:
  ‧天分和數學技巧並非卓越科學家的必要條件,懷抱著探索未知事物的熱情才是一切的基石。   ‧不要畏懼更換跑道,熱情之所在,才是機會之所在。
  讀完這本書,不妨停下來想一想,自己每天都在忙什麼?對這些日常事務究竟還有多少熱情?這是偉大學者給每一個人的二十封信。

專家學者,一致強力推薦
  朱楠賢(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館長)   李家維(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科學人》雜誌總編輯)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系統分類與生物多樣性資訊專題中心執行長)   徐堉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孫維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高文媛(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所長)   陳竹亭(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教授、科學教育發展中心主任)   陳濟民(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   楊恩誠(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系主任)

名人推薦
  2013年一份長期追蹤研究報告顯示,曾經參加美國國際科學展覽會競賽(ISEF)的台灣高中生,仍持續在大學或研究機構任職者僅約20%。與此對照,本書作者鼓勵後進者在科學的道路上,要有自信、熱情及持續力:「能夠享受長時間的學習與研究樂趣,即使有時候一切努力都付諸流水。」真是語重心長,發人沈思,值得有志者一讀。──朱楠賢(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館長)
  這位素有「生物多樣性之父」尊稱的當代偉大科學家,在他持續倡導與創新科學新領域、新觀念、新計畫,並對未來地球的永續做出許多傑出貢獻之餘,仍願意把他從事學術研究的心路歷程編撰成書,啟迪後人,益發令人景仰。──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系統分類與生物多樣性資訊專題中心執行長)
  這本書是當今最傑出的生物學者威爾森畢生領會之結晶,指出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是熱情與理性。我覺得每一位青年學子都應該詳閱並品味這本書,它能讓讀過的人建立良好的科學態度與品格,學習成為對人類知識有貢獻的科學人。──徐堉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從年少時對小昆蟲的愛好,到當今眾所崇仰的昆蟲學家、生物學家、博物學家,威爾森教授以平易的書信,佐以豐富的經驗,娓娓道來在科學研究這條路該怎麼走,讀起來令人如沐春風,格外親切。除了砥礪年輕的科學家,本書更是對未來感到迷惘的高中生、大學生必須閱讀的一本好書。──楊恩誠(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系主任)

作者簡介
愛德華‧奧斯本‧威爾森(E. O. Wilson, 1929-)
  當代最重要的昆蟲學家、生物學家與作家,曾任哈佛大學有機與演化生物學系教授,以生態學、社會生物學和蟻類研究而享譽全球。
  威爾森前瞻性的研究曾經引發20世紀末一場重大的科學爭論。他從社會生物學的角度出發,主張動物(包括人)的思考和活動方式深受生理條件制約,可以用演化論分析其行為,許多批評者認為這個學說很可能被種族歧視者利用。但隨著近年來神經科學與遺傳學的發展,社會生物學已然受到肯定,成為一門重要學派。
  威爾森從螞蟻研究出發,擴及整個地球生態圈,對於推展生物多樣性研究有著卓越貢獻。在他提議策畫下,建立起收納全球物種資料的線上生物百科全書,任何人在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連上網路,就可以進入 eol.org 網頁查詢。

Must Login
Must Login
Must Login
Must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