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山屋憶往 : 一個歷史學家的臨終自述

  • 點閱:180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山屋憶往》跟你讀過的任何回憶錄都不一樣。每一篇文章都是東尼.賈德從他不可思議的心靈裡篩選出來描繪某些過去的經歷或回憶。他從少年時對倫敦一條特殊的巴士路線的喜愛,展開對公共禮節與兩次大戰之間的都市規劃的省思。他從對一九六八年巴黎學生暴動的追憶開始,閒散地談論了歐洲各國學生不同的性與政治,最後總結他這一代人是「一個革命世代,可惜錯過了革命」。一系列橫越美國的公路旅行不只讓他領會了美國歷史,也讓他最後成了美國公民。食物、火車與失落已久的氣味都爭相引起賈德的注意;對我們而言,他把這些省思鍛造成一套首尾呼應且優雅的分析。一切安排都是如此簡潔與美麗,就像一間瑞士山屋──一個在記憶的深山裡、提供慰藉的庇護所。

《山屋憶往》跟你讀過的任何回憶錄都不一樣。每一篇文章都是東尼.賈德從他不可思議的心靈裡篩選出來描繪某些過去的經歷或回憶。他從少年時對倫敦一條特殊的巴士路線的喜愛,展開對公共禮節與兩次大戰之間的都市規劃的省思。他從對一九六八年巴黎學生暴動的追憶開始,閒散地談論了歐洲各國學生不同的性與政治,最後總結他這一代人是「一個革命世代,可惜錯過了革命」。一系列橫越美國的公路旅行不只讓他領會了美國歷史,也讓他最後成了美國公民。食物、火車與失落已久的氣味都爭相引起賈德的注意;對我們而言,他把這些省思鍛造成一套首尾呼應且優雅的分析。一切安排都是如此簡潔與美麗,就像一間瑞士山屋──一個在記憶的深山裡、提供慰藉的庇護所。 作者:東尼.賈德  Tony Judt,1948~2010
1948年生於倫敦,在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和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受教育,在劍橋、牛津、伯克萊、紐約大學執過教鞭。2008年被診斷罹患「漸凍人症」,2010年病逝於紐約。在紐約大學任職時,擔任雷馬克研究所所長。雷馬克研究所是賈德於1995年所創設,專門研究歐洲事務。常為《紐約時報書評》、《泰晤士報文學副刊》、《新共和》雜誌、《紐約時報》撰文。其名著《戰後歐洲六十年》名列《紐約時報書評》2005年十大好書,並贏得外交關係理事會亞瑟.羅斯圖書獎(Arthur Ross Book Award),入圍普立茲獎決選名單,和撒繆爾.強森獎決選名單(Samuel Johnson Prizes)。2007年,獲頒漢娜.鄂蘭獎,2009年贏得歐威爾獎(Orwell Prize)的終身成就特別獎。
譯者:區立遠
台大哲學碩士,德國杜賓根大學古典文獻學碩士,目前為政治大學外語中心教師。譯有《一九三三:一個猶太哲學家的德國回憶》(行人)、《疾病與權力》《厄運之地》(左岸) 序
一、記憶的小木屋二、夜晚
第一部三、刻苦四、食物五、汽車六、普特尼七、綠線巴士八、模仿的慾望九、華爾頓勛爵
第二部 十、喬十一、集體農場十二、鋪床人十三、昨日的巴黎十四、革命份子十五、工作十六、菁英們十七、文詞
第三部十八、朝西方去,年輕的賈德十九、中年危機二十、囚禁的心靈二十一、女孩們二十二、紐約,紐約二十三、邊緣人二十四、東妮
終曲 二十五、魔山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